小時候住鄉下,放學回家,可沒得閒,放下書包,要趕緊到田裡幫爸媽摘地瓜葉,回來連藤剁一剁,用大鍋鼎煮熟熬爛,加點米粕餵豬吃,每頭豬都吃得很健康。圖/林伯驊
文/穀莊稼
小時候住鄉下,放學回家,可沒得閒,放下書包,要趕緊到田裡幫爸媽摘地瓜葉,回來連藤剁一剁,用大鍋鼎煮熟熬爛,加點米粕餵豬吃,每頭豬都吃得很健康。
地瓜葉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得到,很好種,沒有病蟲害,只要水分夠,愈摘長得愈快。尤其種在山坡地上,用森林農耕的方式,形成自然生態,讓地瓜藤隨意蔓生,防治雜草。地瓜葉的嫩葉隨時可摘取來吃,一段時日,還有地瓜可以收成。雨季時,藤蔓長得快,砍除之後,就是天然的有機質堆肥。
我記得地瓜葉有好幾種,有的是專生地瓜的,但葉子比較少人吃,都留給豬吃了,但有一種地瓜葉,我至今難以忘懷,地瓜葉梗去皮後,晶瑩剔透,又長又飽滿,葉子連梗一起煮熟了,沾豆腐乳加花生,配白飯吃起來,讓人食欲大振。
媽媽有時拿這種簡直比蘆筍還要好吃的地瓜葉梗,估計全家人要喝的湯量,連葉一起下去煮湯頭,再把梗和葉子撈起,沾一點醬油、沙拉油,一碗烏龍麵配著吃,那就是人間美食。
吃完麵,再喝一碗濃濃的地瓜葉熬湯,那湯汁的滋味,說實在的,現在想起來,喉頭都還有一點甘甜的回憶呢!
鄉下人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沒有田地可種一些農作物來吃,那才叫人喊苦呢!「有田斯有財」,應該改成「有田斯有飽」才對。
現在的人想吃上一道純正的地瓜葉,可沒那麼容易了,土地受污染,水資源、空氣、化學肥料,已經帶給人類,造成某種程度的傷害,而我兒時對那一道純淨無污染,自家種出來的地瓜葉料理,仍然回味無窮。
如今我用最原始的農作物枯枝腐葉做堆肥,又去都市店家載茶渣、豆渣,回來混合堆肥種植,已有近十年之久,種出來的農作物,帶回家煮一煮,吃起來的口感特別鮮嫩,就像兒時吃到的地瓜葉,營養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