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合力從山下搬運曬乾的五節芒到木炭窯,再進行為期一周的修復工作。圖/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林汝娟台北報導】台北市中正山親山步道旁的一座木炭窯,是北投山區唯一僅存的一座百年木炭窯,已停產閒置;泉源國小師生昨天起與北投文教基金會合作,翻修窯厝與口厝寮,希望重現百年工藝,守護文化資產。
在當地耆老白雲阿公的技術指導下,學童爬上窯頂舖放材料後,擦去汗水,心滿意足地說:「終於大功告成!」師生與北投文教基金會等社區居民合作,以人工方式,讓學童合力先從山下搬運曬乾捆妥的五節芒到木炭窯,再進行為期一周的修復工作。
聆聽耆老示範與介紹後,學童大開眼界,更驚呼:「原來芒草要這樣綁,才會堅固啊!」泉源國小教務主任曾義墇表示,把教學從教室移到戶外,學生有「參與感」,能了解社區僅剩的木炭窯歷史,也能體驗居民修護、保護木炭窯的辛苦,進而向更多人介紹家鄉,傳承文化。
隨著炭窯產業式微,閒置的木炭窯通常一至二年,窯體就會不堪風雨侵蝕,導致梁柱傾倒、側壓,窯壁基石局部也會崩解;北投文化基金會為保存珍貴文化遺產,自二○○九年開始,發動社區以傳統古法與自然材料修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