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能名焉隨想錄】 如果莎士比亞遇到李太白

陳名能 |2014.10.14
2211觀看次
字級

文/陳名能

如果莎士比亞遇到李太白,他們會討論什麼?

英詩中的十四行詩(或稱商籟體Sonnet)和中國絕句、律詩,都是古典文學中占有極顯赫地位的詩體。如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是英國的文學瑰寶,李白的詩則在中國古典詩中別具一格,兩人各擅所長。

十四行詩,顧名思義即全詩共十四行,每行均為「抑揚五步格」(Iambic Pentameter),即每行均為五音步,每音步均為一輕一重所組成。全詩的輕重抑揚極為規則齊整,唯每行句末押韻則有變化,共分七種:「abab cdcd efef gg」。

中國的律詩,全詩八句,以七言律詩為例,每句七言,共五十六字,押韻均在雙數句的末字(一三五不論,二四六要分明),有時第一句末字也押韻,但都一韻到底,以用平聲韻為正常,仄聲韻極為罕見;七律的平仄格式有多種,我們以其中之一為例:

平平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

研究中英古典詩的學者常有更繁複細膩的討論和舉例,這只是極其簡化的概括說明,但從兩者簡單形式的比較中,我們可以歸納出幾點現象:

第一:詩文字的音樂性有兩個要素,即每一個音節或字的抑揚或平仄的輕重起伏,以及每一句末的音韻聲母的重複迴環;第二:十四行詩抑揚輕重非常規則,而句末押韻,則不一致;第三:七律的平仄起伏不規則,而句末押韻,則一韻到底。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異同呢?當然中英文字語音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詩歌文學形式。但為什麼兩種詩體中各有一個較規則的,及另一個較多變的音樂性元素,而非兩個都規則化,或兩個都多變的呢?

我們是不是可以將抑揚或平仄的輕重起伏看成一個陰陽系統,而將每句末字的押韻與否看成另一個陰陽系統?較規則的陰陽系統,即「抑揚五步格」和七律的單一韻腳,就如樂曲中的固定節奏拍數;較多變的陰陽系統,即十四行詩中的不同尾韻和七律中的平仄,就如樂曲中的高低旋律線條。

而且兩個陰陽系統又彼此互為陰陽,因為一個是不變,一個是多變的。如果兩者都是規律的就會太單調,如果兩者都是不規律又會太紊亂了,這是更高層次的「陰陽之道」,也是更值得深究的課題。只是一般古典詩格律的論述多止於「什麼」,而沒觸及研究「為什麼」的美學高度了。

我這樣的分析,很可能是後設的,藝術家在創作時不會想這麼多,他們憑直覺創作出動人的作品。動人的原因,他們並不自覺也不去深究,而我們後人就有福了。

莎士比亞和李白就如同兩位科學家,分頭各自獨立研發一項新產品,兩人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但產品的目的都一樣──就是感動人心。

如果莎士比亞遇到李太白,他們除了互道仰慕,他們各自看看自己手中的設計,再看看對方手中的設計,一定會說,這些地方我們想法一樣,那些地方不一樣,為什麼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