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隨著遏止公款消費的措施,中國大陸的月餅商家轉而專注一般民眾需求,面對市場的激烈競爭,紛紛在創新上動腦筋。
新浪微博上,某創意月餅商家就號召網民秀出自己吃過的「奇葩」月餅,受到熱烈回響,巧克力餡、韭菜餡、金嗓子餡……五花八門的創意月餅,讓人眼花撩亂。還有商家與熱門網路行銷平台推出「會說話的月餅」,消費者只需用手機掃描月餅盒上的二維碼,便能收到親友提前錄製的祝福影片。
去年,大陸網友喊出「五仁月餅退出月餅界」後,朋友圈、微博曬出的自製月餅受到眾人稱讚,不少中老年民眾也抓住這股潮流。今年五十四歲退休在家的王阿姨一改往年中秋買月餅的習慣,早早開始學習自己做月餅。南瓜、紫薯、芋頭……「我先練習,等手藝成熟了,再送給親友,讓大家嘗嘗不一樣的月餅。」王阿姨說,「我不寫什麼熱詞,就寫『平安、幸福』,人老了沒那麼多想法。」
二十四歲的胡明告訴中新社記者,「個性化定製的關鍵是個性。我在網上訂了十個定製月餅送給親戚朋友,上面都刻著不同的字,送出後我感覺自己的人氣拉高不少。其實定製月餅並不貴,大家看中的是『專屬』月餅的情誼,這是普通的傳統月餅無法給予的。」
一家專門製作「定製月餅」的糕點店老闆說,今年定製月餅賣得特別火,一個月餅上能寫四個字,「別看僅有四個字,其中有表白的、有調侃的,甚至還有戲謔小夥伴的,只要不人身攻擊,甚麼都能刻。」
各省的習俗不同,月餅口味與傳統也不同,有一款「最重慶」系列手壓式月餅模具最近頗具人氣。它以極具重慶人文特色的地名為主題,將「磁器口」、「十八梯」、「洪崖洞」、「洋人街」、「朝天門」等重慶人耳熟能詳的地名,以手壓式模具,印製在月餅上,將中秋節與重慶本土文化相融合,被網友點讚是「最有重慶味的月餅」。
而談到傳統月餅,不少年輕人認為口味上「要麼太甜,要麼太油,吃一個就飽了。」一家台灣連鎖烘焙品牌的浙江營運部營運經理壽可奇告訴中新社記者,新品經改良後,受到江浙人歡迎,自兩年前推出後每年都會賣到斷貨。
另一家搶占月餅市場的連鎖西餅屋也在月餅口感上下工夫。「我們使用的食材裡面會用到松露粉,還會使用紐西蘭奶油製作餅皮。」該品牌浙江區域黃姓總經理告訴記者,這使得他們月餅的口感更鬆軟,也更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