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授業難 兩岸教師壓力大

 |2014.09.13
1392觀看次
字級
山西太原小學生為老師畫肖像慶祝教師節。圖/中新社

【本報綜合報導】教師節前夕,兩岸不約而同針對老師做了問卷調查。台灣的康軒文教基金日前公布「校園幸福力大調查」,在回收的一千一百六十九份問卷中,近五成的中小學老師表示,壓力來自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四成四覺得社會大眾不尊重老師,甚至有超過四萬名老師,也就是二成九不想再教書,其中又以年資十一到十五年最為嚴重。

中國大陸的騰訊新聞網也在教師節前夕發表了一份「教師生存狀態」調查報告。結果更令人瞠目結舌,不僅高達八成以上的老師反映工作壓力大;九成以上老師不滿意薪資收入;近七成認為社會不尊重教師職業;八成以上認為老師社會地位低;近四成表示如果可以重新選擇,絕對不會再從事教師職業;近五成表示日後絕不會讓子女從事老師相關職業。

教師拉布條抗議

一九八五年,中國大陸訂定九月十日為「教師節」,但這一天,湖北省孝感高中的一百六十名老師在學校門口拉起布條,集體罷課抗議校方和當地教育局沒給他們合理的待遇。

據澎湃新聞網報導,事發起因是校方發布招聘通告,學校領導要求在校老師也要參加考試,聲稱要解決五十個編制。但事實上有近一百六十個老師的編制問題並未獲得解決,其中有許多人的資歷超過十年以上。

這件事在當地引起關注,有一個署名為「jiejunpan」的網友轉貼了一篇給官方的公開信,文中一段話活靈活現描繪了大陸老師的現狀:「上告教委整死你;得罪校長治死你;笨蛋學生氣死你;野蠻家長打死你;譏笑(績效)工資窮死你;競聘上崗玩死你;職稱評定熬死你;考試排名壓死你;假期培訓忙死你;光輝職業哄死你;一生操勞病死你。」許多人看了對老師表示同情。

黃金時代不復返

近年來台灣經濟不景氣,許多人認為謀公職或許起薪與一般工作無異,卻是一份能夠長久經營的職業,但在大陸,過去二十多年經濟呈現飛躍成長,老師的薪資調整速度跟不上時代的變化,英國BBC中文網記者採訪一位家住江蘇連雲港市的汪老師就表示,教書三十多年,最大的感觸是「老師的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無論從待遇或地位都一樣。

汪老師說,在教育相對比較發達的江蘇省,老師的薪資待遇算是比較好的,和公務員相差不多。學校不僅有教師公寓,也可以用低於市場價的價格買下產權;如果想買一般住宅,也能用低於商業貸款利息的公積金貸款購屋。最重要的是老師的退休待遇,退休後照領薪資一分不減,這在其他行業幾乎是不可能的。她認為,這是為什麼許多老師工作再苦、再累,也堅持做這一行的主要原因。

然而,隨著養老金政策的改革,新一代年輕老師不再具有這個優勢,而且城市與鄉村、沿海與內陸的薪資差距很大,許多二線城市和邊遠鄉村的老師待遇不如大城市。據《人民日報》報導,有八成的教師是在農村,其中不少還是農村特崗教師、代課老師;有些地方師資短缺、薪資水平偏低,甚至有隨意苛扣、拖欠薪資的現象。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九月九日教師節前一天前往北師大考察,他援引古訓「傳道、授業、解惑」來說明老師最重要的職責就是「傳道」,引起大陸社會極大討論,許多人撰文引申,認為言外之意是老師的道德情操應高於專業素質。然而,從相關新聞看來,提升老師的實質薪資環境,恐怕是當務之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