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語「那囉謹墀」,梵文narakindi,漢讀音為「哪辣禁池」,與四十九現咒語同,漢譯上有「大悲」、「賢愛」、「賢善」「善護」等意思
文/林孟蓉
咒語「那囉謹墀」,梵文narakindi,漢讀音為「哪辣禁池」,與四十九現咒語同,漢譯上有「大悲」、「賢愛」、「賢善」「善護」等意思。
此處題記「山海惠菩薩本身手把金劍」中的「山海惠菩薩」,在經典中又做「山海慧菩薩」,是二十五菩薩之一。
記載到「山海慧菩薩」的經典有二部,一是《佛說十往生阿彌陀佛國經》簡稱《十往生經》,另一是《佛說山海慧菩薩經》。二部經文中「山海慧菩薩」的出現,都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關。
《十往生經》的內容,主要是闡述如來為大眾宣講十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法門,由於法門殊勝,十方世界及他方佛國的一切諸菩薩、聖眾,皆來佛所聽聞妙法,而聞法大眾中,唯獨山海慧菩薩問佛陀:極樂世界有何殊勝之處?
經文中記載佛令山海慧菩薩以正念觀想阿彌陀佛,然後,如來放光明並顯神通,光照山海慧菩薩,讓山海慧菩薩面睹阿彌陀佛及其國土:極樂世界所有妙好之事都以七寶莊嚴,包括七寶山、七寶塔、七寶坊、七寶樓閣;所有水鳥、樹林、常吐法音;道場樹高四十萬由旬,樹下有獅子座,高五百由旬;阿彌陀佛於此世界日日法音宣流,法輪常轉……
隨後,山海慧菩薩讚嘆阿彌陀佛及其世界的勝妙不可思議,並發願我等與一切眾生悉皆往生彼國。
另外,《佛說山海慧菩薩經》內容比《十往生經》更豐富,包括〈阿彌陀佛覺諸大眾觀身經解脫品〉和〈菩薩見佛國往生品〉,其中〈菩薩見佛國往生品〉的內容和《十往生經》所敘述的內容部分相似,而更加細緻。
其中有一段經文特別有意思,經文中除了延續山海慧菩薩面睹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外;另有一位多羅摩訶迦葉菩薩特別問佛,既然如來是一切眾生大慈法王,能普覆一切,放大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為什麼一切眾生不能親睹彌陀,而獨厚山海慧菩薩?
對於多羅摩訶迦葉菩薩的問題,如來用了一則日月的譬喻來說明。佛說日月的光明是毫無揀擇的普照一切,然而,對於無法目睹皎潔日月的眾生,不能錯怪日月不明,所謂「盲者不見,非日月之咎。」
這就像禪宗經常說的「明心見性」,心明則性見,對禪師而言「心明如月」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一件事,見與不見如佛所言,非日月之咎,而是我們自己經常錯過昨夜的一輪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