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美杏
飛往溫哥華的班機熱鬧滾滾,右手邊坐著年輕媽媽帶四歲兒找表妹兼遊學;後面一位外籍婦人抱個哭喊找爸爸的女娃,女娃的父親躲在商務艙直到下機前才現身;左後方是兩位七十多歲的老夫妻,打算轉機到多倫多探望兒子一家,因為完全不懂英語,一路纏著空服員詢問填寫入境表、轉機等等。有人飛去,有人飛回,像這樣以探親目地居多的乘客組合,據說是夏日北美班機的常態。
我也躋身探親之列,探望移民溫哥華三年的妹妹一家人,以及幾個好朋友。朋友Alice為我列了長長一串必玩的清單,準備大展身手帶我走遍她所熟悉的溫哥華。結果計畫趕不上變化,她先生臨時決定回「加」,興奮之餘,不忘向我道歉解釋,先生大陸事業忙,她盼了五年終於盼到先生願意放下工作回溫哥華,加上大兒子也一同前來,這一家團聚的畫面早在她心頭「奢望」許久,讓她樂到有點手足無措。
Alice算是非常享受移民生活的一類:善於運用公共資源,上社區英語課、學畫畫、到處聽免費的音樂表演、逛藝廊、勇於走入群眾同歡,儘管老公長期在大陸拚事業,兩個兒子忙工作,她一個人依然玩得自在。妹妹家則是因為辦了溫哥華鵝山國家公園、科學館、水族館等地一年無限次使用的家庭卡,一家四口優遊其中,樂於把一般人口中對溫哥華的評語「好山好水好無聊」,活出「好山好水好好玩」。
老同事SU移民十年,轉換跑道當房產經紀,每天開著車鑽進溫哥華大街小巷,在臉書分享她看見的天光變化、花開花謝,彷彿活在天堂,但她老公近幾年退休到溫哥華後,卻患了適應不良症,沒有朋友,沒有嗜好,總在臉書呢喃著想回台灣,有一天SU忍不住了,從來不在先生臉書留言的她回嗆:「我一點都不想回去!」夫妻倆對異國生活一冷一熱,有如溫哥華冬天夏日的兩極化天氣。
SU說,從她決定帶著七萬美金移民開始,便期許自己不要自怨自艾,要心懷感恩享受每一分每一秒住在國外的樂趣,以過河卒子的心情全力向前,就算老了決定回流,也會慶幸人生擁有這段異國生活的美好回憶。她認為,與其困在移民對與錯的矛盾中,不如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情,用欣賞的角度來過每一天。
回台的班機上,後座又是幾個七、八十歲的老人家,熱烈交換著回台看病心得,聽起來像是已經習慣兩地奔波的「老候鳥」,朋友問留戀溫哥華美景的我「考不考慮移民?」沒有SU的勇氣,沒有Alice的財力,只有一個熱愛台灣美食的先生,以及一顆不想在異鄉唱著〈黃昏的故鄉〉掉淚的心,我還是認分點,繼續當夏日探親候鳥吧!
(本專欄每月第一個周四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