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漳和國中,處處都能發現藏身在在校園的「寶」,包括:笑哇哇蛙鳴池、嬌滴滴羊蹄甲林等。
圖/記者林汝娟
學生透過課程創作「綠活體驗城」,設計自己的綠活校園。圖/漳和國中提供
【記者林汝娟新北報導】「老師,學校裡有個綠色愛心耶!」、「老師,我們下次還要再去漳和溼地喔!」學生的驚呼,道出新北市漳和國中在環境教育與生態社區的教育價值,讓校長范筱蓉開始以「環境教育」發展校園特色。
走進漳和國中,處處都能發現藏身在校園的「寶」,包括:「笑哇哇蛙鳴池」、「嬌滴滴羊蹄甲林」、「肥嘟嘟神奇葉」、「電費省多多的綠色大總管」等;漳和國中的《綠活樂遊蹤》綠生活地圖,讓每個人到校園,都能輕鬆依照地圖,在玩樂中學習,認識校園環境。
學生集合校內二十個綠色景點,繪製成《綠活樂遊蹤》地圖,並分別給予獨特且有趣的命名。另外,還能從地圖設計的闖關遊戲,反思自然能源永續再利用與保護的觀念,例如「勇闖黃金城」遊戲,在「肥嘟嘟神奇葉」的區域中,學生可討論並找出適合的生物、自然物質,放入堆肥區,經分解成肥料後再利用。
節能融教學 設計競賽
漳和國中總務主任林才乂表示,學校在節水省電與加強能源教育推廣與實踐,有顯著成效,包括太陽能光電教學系統與雨水回收澆灌教學系統等;學校以此結合課程、融入學生活動與競賽,包括:探索校園、繪製地圖闖關、生態攝影、網站創作等,加強學生對節能減碳理念的認同。
除了在原有綠色節能設施作為發展主軸,范筱蓉也堅持在「有限經費下做到最好」的理想與願景下,把校園中較老舊的穿堂、垃圾回收站、閒置合作社、樓梯口等重新整建,換上明亮色彩,帶給學生煥然一新的學習環境。
「現在,每個漳和學生都能說出學校特色!」林才乂表示,學生最大的改變,除了對環境的敏感度增加外,最重要的是,學生從被動學習的角色,轉換為主動,包括:會建議學校的老舊設施汰換成節能設施、透過維護與觀察植物生態,改善周邊環境等。
運用綠領CEO 影響社區
其中,林才乂認為最特別的是「綠領CEO」概念的運用;學生把學習觸角延伸到校外,透過實際訪查、活動紀錄、參與學校舉辦的專題演講,再把知識帶回學校與社區民眾和師長探討,解說綠色生態的重要性,從校園開始影響社區居民對環境的認同及永續經營。
范筱蓉補充說明,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如果能在友善的環境下,用潛移默化的方式,透過節約能源,打造永續生態、節能低碳的校園環境特色、教學活動,就能陶冶並健全學生人格。
未來,學校不僅會持續在校內推動永續低碳校園,也會結合地方特色與國際交流,擴大參與面,推廣地球永續觀念,讓社區甚至國際都能重視環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