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詹姆斯‧艾利森(左圖)、本庶佑(右圖)。
圖/唐獎教育基金會提供
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詹姆斯‧艾利森(左圖)、本庶佑(右圖)。
圖/唐獎教育基金會提供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第一屆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昨日產生,由美國學者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學者本庶佑共同獲得,兩人分別發現CTLA-4及PD-1兩個受體是控制免疫系統重要關鍵,讓治療癌症曙光乍現。唐獎基金會指出,艾利森和本庶佑的發現,引領科學界在免疫治療法上尋求新的契機,帶領人類進入醫藥新紀元。
參與唐獎生醫獎評選的中研院院士陳建仁表示,艾利森和本庶佑開創一條新的路徑,就像研發出一種精準武器,針對癌症的弱點攻擊,避免傷及一般細胞,他們是領先者,造就一番新的風潮。
六十六歲的艾利森,任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免疫系主任與免疫治療研究平台執行主任;一九九五年率先發現CTLA-4(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抗原4)為T細胞抑制性受體,並帶領團隊製造出能阻斷CTLA-4活性的抗體。
艾利森的研究已發展為實際藥物,經過臨床實驗後,證明抗體藥物對癌症末期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有顯著治療效果,二○一一年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上市。
七十二歲的本庶佑,任職於日本京都大學大學院醫學研究科免疫基因醫學講座教授。一九九二年發現PD-1(計畫性死亡-1)是T細胞上的抑制受體,在腫瘤逃避機制上扮演關鍵角色,引起許多研究單位的興趣,競相發展PD-1的阻斷劑。目前已有一株抗PD-1的抗體經臨床實驗證實,以此設計的新藥預計二○一五年上市,用在治療非小細胞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