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府主任祕書許朝程左起、天主教耕莘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劉議謙、仁愛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甄瑞興、北市衛生局局長林奇宏,與義工跳大腦保健體操。
圖/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為降低罹患失智症機率,台北市衛生局與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昨天推出《慢跑爺爺》微電影,並在YouTube放映,內容講述輕度失智的爺爺與家人相處的衝突,最後與家人正向面對疾病,電影把罹患失智的過程清楚呈現,讓更多人了解失智症,是可「預防」及「自我管理」的疾病。
甫獲南華大學哲學系學士、現年八十七歲的林添發,十幾年前被診斷出失智症,但他不願意就此放棄,每天教日文、打太極、做義工,藉由改變日常生活,減少藥物用量。現在的林爺爺在大林建立弘道大林站,帶領一百多位義工服務兩百多位獨居老人。兒子林聰耀表示,家人受父親正面態度影響,就算得知他罹患失智症,仍選擇樂觀面對。
衛福部統計,國內失智人口約十九萬人,台北市占了近十分之一。耕莘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劉議謙建議,預防失智症應從地中海飲食、運動、人際互動三部分著手,其中「運動」可降低並延緩失智症的功效最為顯著。
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系失智症科主任徐文俊表示,多攝取蔬果、豆類、橄欖油、全穀類、適量的咖啡和少量紅酒,這類地中海飲食也能預防心血管疾病。
北市衛生局局長林奇宏表示,民眾應持續進行活化腦部的活動,每周至少二次運動,每次至少三十分鐘,持續十二周有助改善認知功能。配合每天三餐均衡飲食不過量,少油、少脂。
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內科主任甄瑞興表示,根據研究統計,定期參加社交活動的民眾罹患失智的機會降低四成,建議長輩,每周保持一次社交活動,和老朋友相聚、聊天、用餐,可以增加大腦血液灌流量,降低罹病機會。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副執行長陳麗華表示,今年基金會特別為中老年人打造「大腦保健體操」,希望透過簡單的肢體動作刺激腦部,提高腦部功能,達到延緩失智效果。除了基金會可供索取,也可上市府失智症服務網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