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弘曆,雍正皇帝第四子,生於康熙五十年(一七一一)。雍正在位時被封「和碩寶親王」,並賜號「長春居士」。雍正帝病逝後,總理事務大臣自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取出預藏錦匣,當著眾臣開封密藏的遺詔朗讀:「皇四子弘曆為皇太子,繼朕即皇帝位。」於是,弘曆繼承了大清國的帝位。
文/陳俊光
乾隆皇帝弘曆,雍正皇帝第四子,生於康熙五十年(一七一一)。雍正在位時被封「和碩寶親王」,並賜號「長春居士」。雍正帝病逝後,總理事務大臣自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取出預藏錦匣,當著眾臣開封密藏的遺詔朗讀:「皇四子弘曆為皇太子,繼朕即皇帝位。」於是,弘曆繼承了大清國的帝位。
清朝沒有立嫡長子的族規。初期大清皇帝的繼位,是採取貴族的公推制,僅在太祖、太宗兩朝實行過。自順治帝開始改為遺命制,彼時順治皇帝病危臨終前,經皇太后、順治帝共同商議,決定以僅八歲的皇子玄燁繼承皇位。
後來康熙帝立太子,則是徵詢大學士、尚書等朝臣各方意見後才決定;而遺命制只實行了順治、康熙兩代。到了雍正帝繼位後改為祕密立儲制,完全由皇帝一人說了算,雍正生前就將繼位人選祕儲入匣。這作法如同當今的「時間囊」,將心願寫在字條上,封藏於玻璃瓶內,作為身後與後人對話的方法。
雍正帝祕藏在順治帝所書「正大光明」橫匾後面的「時間囊」,是順治帝當年設立匾額時始料未及的,也因此留下許多的傳奇故事。
順治帝始料未及的另一方面是,他在學習漢文化過程中,亦傾心書法學習。而書法在清代的帝王中,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乾隆皇帝,他所留下的書跡是歷代帝王之冠,他善於行書,〈御臨蘇軾帖〉(上圖)行書軸是其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