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在沉寂多時後前往大陸訪問並會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雙方就兩岸關係的未來交換意見。宋楚瑜期盼大陸多傾聽台灣基層的聲音,並多體諒台灣同胞的本土意識和公民意識。習近平則表示,兩岸只要從「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出發,將心比心,以誠相待,就沒有什麼心結不能化解,沒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
太陽花學運之後,兩岸關係暫時受到中挫,「服貿協議」無法如期審議,後續的協商也暫告中止,張志軍來訪與兩岸互設辦事處的進程都延緩。兩岸之間似乎有一夕倒退的疑慮,北京涉台工作部門很訝異,為何明明是對台讓利的「服貿協議」會激起這麼大的反彈?又為何年輕人會透過服貿議題進行反中的抗爭?
學運過後,大陸方面做了許多的檢討和應對,國台辦的發言人多次表達「服貿協議」不會重啟談判的態度;張志軍也希望上半年能夠如期訪台,並趁勢宣布兩岸互設辦事處的日程。顯示大陸希望繞過學運的爭議,繼續推動兩岸後續的協商工作。至於學運中提出有關監督條例的相關問題,大陸仍然堅持基本立場,絕對不接受如「台獨」、「一邊一國」或「兩國論」的立場。
在兩岸受到學運反服貿的衝擊之際,宋楚瑜的訪問大陸被賦予不同的意義。對大陸來說,宋楚瑜是藍營親民黨的主席,對於兩岸始終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支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倡導兩岸一中,推動兩岸交流。雖然在二○一二年與藍營不同步調,角逐總統大位,但終究沒有影響大局。學運過後,大陸正需要傾聽各方聲音,宋楚瑜也能適時反應台灣民眾的心聲。宋楚瑜能夠力挺兩岸和平發展的大道,應為大陸所期待與樂見的一股力量。
從習近平與宋楚瑜的會面中可以了解,大陸對台政策不會因為反服貿運動的影響而改變,習近平強調了「四個不會」的基本方針,希望台灣社會安定、經濟發展、民生改善。
習近平的說法清楚表達了大陸對台政策是本著「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出發,這正是習近平對台政策的基本主張。去年四月習近平在博鰲論壇會見蕭萬長時提出「兩岸一家人」的說法,去年十月在印尼峇里島再次會見蕭萬長時改為「兩岸一家親」,此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兩會相關報告中再度強調,「兩岸一家親」就成為大陸對台核心理念。
日前台灣發生的學運絕不是突發事件,它能夠如此迅速的擴散,應有一定的社會心理因素。其內涵中包括台獨思想、反中態度、拒統恐懼等等複雜的社會和心理因素。大陸方面能以誠懇的態度審視台灣的學運,並以務實的態度面對反服貿的衝擊。當然這一切都是在習近平「兩岸一家親」理念下的作為。深信在這個理念下,兩岸關係能夠在和平發展的大道上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