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個性一姐 圓夢澳網

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2014.02.09
1665觀看次
字級
五年內拿下兩座大滿貫冠軍,中國大陸網球明星李娜是媒體關注的焦點,然而,她直來直往的個性讓媒體稱她為「個性一姐」,雖然與媒體「舌戰」的內容總是成了場外「插曲」,但經過歷練後,她仍也漸漸覺悟除了贏球,自己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圖/中新社
李娜在WTA二○一四深圳公開賽女子單打決賽中險勝另一名中國大陸選手彭帥,奪得冠軍。圖/中新社
李娜和頂尖籃球運動員凱文.杜蘭特一起出席上海的運動之夜,與兩千多名年輕人互動,並呼籲宅在家裡的人出來運動。圖/中新社
在二○一三年中國網球公開賽女單第三輪的比賽中,李娜以二比○戰勝德國選手利斯基,順利晉級。圖/中新社
在二○一三年中國網球公開賽女單第三輪的比賽中,李娜以二比○戰勝德國選手利斯基,順利晉級。圖/中新社

澳洲網球公開賽是全世界網球四大滿貫賽事中,舉辦資歷最年輕、獎金卻最豐厚的比賽,總獎金在二○一三年達到三千一百萬澳元,相當於新台幣八億四千多萬元,人民幣一億六千八百多萬元。

曾經兩度與澳網冠軍擦身而過的中國大陸名將李娜,在今年澳網比賽前就備受矚目,畢竟四大滿貫賽事:法國、英國溫布頓、美國、澳洲網球公開賽,她在二○一一年就已經先征服法國網壇。不僅澳網官方網站罕見地將她身披國旗的照片掛在首頁,還說「李娜輕鬆備戰,瞄準個人第二座大滿貫」,並預測她會以二比零贏得勝利,連《愛爾蘭時報》也報導:「李娜本場比賽的對手注定只有她自己。」

絕對不丟掉鬥志

她的教練卡洛斯在接受外媒專訪時說透過這次的比賽,能夠大大提升李娜的自信,「因為即使是在打得如此糟糕的情況下,至少她沒有放棄,一直努力為自己爭取扳回比分的機會,到最後,那種只會屬於冠軍球員的意志力就會表現出來,這給了我希望。我必須老實講,我們並沒有看到什麼出色的發揮,但讓我高興的是李娜沒有丟掉鬥志。」

果然一開始的前六場比賽,除在第三輪二比一艱難逆轉捷克選手薩法洛娃外,李娜均以二比零贏得勝利,穩定的表現讓中國大陸國家體育總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孫晉芳笑著對媒體說:「只要腦子不進水,澳網冠軍就沒問題。」

獲勝後,興奮的李娜難掩內心的激動,她說,「去年我有一個很好的機會,我卻沒能把握住。今年可以奪冠我真的很開心,因為澳網是我最喜歡的大滿貫,我真的很希望可以在這裡表現出色。最終,我得到了。」儘管澳網冠軍來得晚,但剛好可以做為結婚紀念日禮物送給先生姜山,「謝謝他一路全心全意為我做所有事,當然也包括今天現場為我修理球拍。」李娜不忘調侃丈夫,不改直率個性地說:「不過,姜山能娶我,也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

保持真實的自我

根據《新京報》報導,李娜在榮獲第二座大滿貫獎盃後,她的自傳《獨自上場》英文版《My Life》也在海外熱銷。

這本搶在比賽前出版的自傳,隨著李娜在世界排名的上升,紙本自傳除了在亞洲和澳洲買得到,電子書版已暢銷世界。在自傳英文版《My Life》的新書發表會上,李娜除了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還鼓勵年輕人要追隨自己的夢想,努力去奮鬥,並且時刻保持真實的自我,不要忘記自己所熱愛的事情。

事實上,李娜自傳《獨自上場》早在二○一二年出版,由於書中詳述了李娜的成長之路、起伏的賽場傳奇,許多不為人知的酸甜苦辣,與教練、媒體的恩怨,當時出版後,銷售超過二十萬冊,中國大陸有多個影視公司都表現出強烈意願,希望能將這位亞洲網壇一姐的故事搬上大銀幕。

這位武漢出生的球壇明星,在自傳中說自己直到最近幾年,才真正享受到網球帶來的樂趣,才真正愛上網球這項運動。她說自己對網球的感情很矛盾,小時候是因為父母的願望開始練球,直到後來真的愛上它。

她說,「網球為我帶來的不僅僅是名譽,更重要的是感受。網球是一項孤獨的運動。當你獨自上場,你就開始了一個人的戰鬥。」她曾天真地以為只要球打得好,就可以做一個快樂的冠軍。然而,「成名帶來了許多副產品,它不像我想像中那麼單純,更不像我想像中那麼快樂。」

她說自己一直到二○一二年之後,表現逐漸好轉,自己開始漸漸與生活握手言和。「我依然獨自上場,面對一切。而今我已經三十歲,我不再需要藉助偽裝來讓自己強大,我能夠換一個角度看待那些以前不太喜歡的人與事,並不是因為我開始變得虛偽,而是因為我的內心已經成熟到可以容納這些不喜歡。我可以說出心中的想法,並不斷追索答案,我不必再害怕思考會延誤比賽,也不需要壓抑自己的感情。我在一輪輪比賽中逐漸變得快樂、自信,敢於在比賽中拚殺到最後一秒,我和朋友一起去KTV唱喜歡的歌,我自由了。」

 正向思考 學習承擔壓力

作為大陸重點培訓的運動員,不僅必須從小接受嚴格訓練,犧牲休閒娛樂,還要面臨運動生涯轉瞬消逝的殘酷,一旦在體壇成名,這些明星運動員會發現,專心練習、苦心磨練仍不夠,必須胸懷大度,接受各種輿論挑戰。

 曾經因法網失利,李娜講出「不需向球迷三叩九拜道歉」的言論,一度被眾多媒體抨擊為「任性無底線」、「職業素養低」,讓李娜一度想要放棄,「當時的確很憤怒,但現在我想感謝他們,」李娜說,「如果沒有那些報導,我不會經歷這麼多,到今年自己才真正成熟了,學會去面對正在和即將發生的一切。」

 無法諒解她的冷漠

 今年一月,李娜在奪得澳網女單冠軍後,家鄉武漢立即為她準備歡迎儀式,還拿出人民幣八十萬元作為獎勵,卻沒想到引發各種爭議。

 根據中新社報導,許多細心網友發現,回鄉的李娜並未接受蜂擁而至的媒體採訪,不僅在接受獎金時擺出臭臉,甚至與昔日教練余麗橋見面時的表情也明顯冷淡,於是,有些民眾質疑,「職業球員靠比賽獎金和商業活動掙錢,政府的獎勵算啥?」甚至認為「這種獎勵沒有任何意義,還不如去建個希望小學。」

 負面消息傳開,陸媒對於李娜的冷漠很不諒解,連家鄉媒體《武漢晚報》的體育部主任錢剛,也在微博上對此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李娜在面對自己的青少年時期的恩師所表現出來的冷漠態度,可以理解為她對人缺乏起碼的尊重。這位媒體人甚至立誓,不再看李娜的任何比賽。儘管如此,中新社說也有媒體力挺李娜,體諒她連續征戰七場賽事,又要坐飛機十幾個小時才能回家,說李娜並非耍酷,而是真的累了。

 保持開闊友好態度

 在陸媒眼中,李娜原本就屬於個性「直率」、「特立獨行」,她曾在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說,「我不是一個聖人,我和所有人一樣也是一個普通的人,也會有狀態起伏、情緒變化的時候。我能做的,就是關注自己的工作。」面對負面新聞困擾時,她說,「當人們說我打網球是代表國家時,這頂帽子太大了,除了我自己以外,我是誰都代表不了。」

 支持她的「另一半」姜山則說,「任何英雄都是毀譽參半的,李娜只有忘記這些言論和壓力。當然,作為一名正常人,做到這些並不容易。」李娜的教練卡洛斯也曾勸告她,在與媒體溝通時,應該有更開放、更友好的心態,「在這個圈子裡,所有人之間都是有連繫的,球員、媒體、球迷、贊助商……如果沒有媒體報導李娜,那就不會有球迷知道她的消息,她也將失去自己的影響力……」卡洛斯說。

 覺悟為孩子做榜樣

 不容易也得咬牙忍過,經過多年的磨練,近幾年李娜在接受專訪時,已經不像過去那般針鋒相對,她還會向媒體坦承,過去自己面對與球技無關的壓力時,會選擇逃避,但心裡其實是非常懊惱的。

 現在,她每天都在學習如何面對打球之外的壓力,從正面思考,「我覺得壓力能激勵我不斷前進。」透過不斷檢討、學習改變,李娜說,「以前我只想當一名出色的網球選手,這兩年逐漸認識到,必須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為孩子做出好榜樣,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


小檔案

李娜,1982年2月26日生於湖北省武漢市,有「娜姐」暱稱,截至2014年一月,李娜已贏得九個WTA和十九個ITF單打冠軍,其中WTA單打世界排名最高為第二。

 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新聞系的李娜,六歲開始練習網球,十七歲轉為職業選手,從地方性的網球賽事一路打到四大滿貫,個人最佳紀錄是2011年在法國網球公開賽女單比賽中登頂封后,成為亞洲第一位獲得大滿貫賽事單打冠軍的網球選手。

 今年她再下一城,美夢成真,在澳洲網球公開賽中奪得第二個大滿貫冠軍。在此之前,她兩度進入決賽,均屈居亞軍,在拿到澳網大滿貫冠軍的記者會上,她眼中含淚說:「終於拿到這個冠軍了,過去兩次澳網決賽都曾一度與冠軍那麼接近。」

 2013年,李娜成為《時代》雜誌封面人物,並入選為當年度全球百大最有影響力人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