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結束南京「王張會」後,王郁琦與張志軍的第二次會面,選在上海和平飯店,這個安排充滿了「宣告性」的意義,因為,十五年前(一九九八年),這裡也是第二次「汪辜會談」的舉辦地。
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會談前,特別到上海市青浦區的福壽園,向長眠於此的海協會首任會長汪道涵敬獻花籃,表達深切緬懷。張志軍對在場的媒體記者表示,將以「汪老」為榜樣,不畏艱難、不辱使命,勇於擔當,勇於開拓,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而努力。「今天可以告慰汪老的是,兩岸關係在屢經波折之後,終於二○○八年實現了歷史性轉折,走上和平發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並呈現出日漸強勁的發展勢頭。兩岸民眾為此感到高興,更抱有更大的期待。」
任國台辦務實而忙碌
原本外交事務出身的張志軍,從去年初轉換跑道,陸媒報導,張志軍的角色也在轉變。「常有朋友問我,工作崗位由外轉內是什麼感覺,我開玩笑說,這種感覺就是現在講話不用翻譯,宴請不用刀叉,相見可以攀老鄉。一句話,一家人的感覺真好。」去年四月他在海南島舉行的博鰲論壇上歡迎擔任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最高顧問錢復一行時,對媒體如此形容。
之後他努力參加各種兩岸經貿相關的聚會,不到一年,到過平潭、上海、江蘇、深圳、海南等台商聚集地進行調查研究,與台商舉行座談會,了解台資企業和台商生活。除此之外,還參加了首屆兩岸和平論壇、第九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海峽兩岸媒體前瞻論壇等活動,也逛台灣廟會,品嘗台灣小吃,亟欲了解台灣社會。據中新社報導,到了二○一三年年底,陸媒選出兩岸年度人物時,都以「務實」來形容他的作為。
完成登台遺憾不再有
如今王郁琦實現了「官方登陸」的願景,張志軍對記者說,王毅執掌國台辦五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有了顯著成果,唯一留下了遺憾,就是沒能有機會到台灣訪問,「我想,我接任後,這個遺憾不應該再有了。」被形容為「蘊斂而不張揚」的張志軍,語氣中充滿堅定。
張志軍,1953年生,現任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接任國台辦主任前,曾於2009年擔任中國大陸外交部常務副部長,隔年出任外交部黨委書記,負責外交部常務工作、主管政策規畫事務。
小檔案
張志軍,1953年生,現任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接任國台辦主任前,曾於2009年擔任中國大陸外交部常務副部長,隔年出任外交部黨委書記,負責外交部常務工作、主管政策規畫事務。
留學英國、外交出身的張志軍,給予陸媒印象是「長於研究,個性內斂」,去年四月他出席第十一屆兩岸關係研討會時,曾以司馬光〈西江月〉中的「有情何似無情」,巧妙回應陸委會主委王郁琦的「相見不如不見」,博得大陸民眾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