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生活學-- 兩廳院 以文創衝出新思維

郭士榛 |2014.01.13
2377觀看次
字級
 舞台劇《孽子》(圖)一推出即滿座,是兩廳院自製的節目。與你同行 劇團的《罪‧愛》,是兩廳院受歡迎的節目之一。圖/兩廳院提供
舞台劇《孽子》一推出即滿座,是兩廳院自製的節目。與你同行 劇團的《罪‧愛》(圖),是兩廳院受歡迎的節目之一。圖/兩廳院提供
 李惠美  現任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兩廳院)代理藝術總監。美國南伊利諾大學教育媒體研究所碩士,民國七十五年任職於兩廳院至今,一○二年起兩廳院藝術副總監/代理藝術總監。
 劉怡汝  現任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兩廳院)副總監。曾任北藝大北藝風創新育成中心執行長,長期從事藝術行政與行銷工作,協助年輕藝術工作者文創創業,擔任創業團隊經營顧問。二○○四年協助推行行政法人制度並完成中心行政法人組織修訂作業,二○○六年執行「歌劇魅影」音樂劇首度來台演出之贊助與行銷宣傳。

【記者郭士榛專題報導】攸關台灣表演藝術發展的《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設置條例》,日前在立法院順利通過三讀,對於一直是台灣表演藝術龍頭的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兩廳院)來說,將開啟新里程埤。兩廳院現任董事長朱宗慶特別提及「我們這一代人要關心下一代,帶引他們走出新局面。」就是在台灣既有的產業架構下,考量以文化創意衝出一條新思維。

兩廳院代理藝術總監李惠美及副總監劉怡汝均表示,兩廳院最大功能就是不斷製作好的表演節目,提供觀眾值得欣賞的內容。李惠美指出,表演藝術本來就在創作,當然可創造出產值,她說:「兩廳院所追求的價值是希望把觀眾做大,使團隊更有機會演出,使藝術家和觀眾可以和國際接軌,但做這些事都需要時間蘊釀。」

李惠美強調,文創除包裝外,更需要實質內容來創造市場,創意絕對不是速成,也不需要刻意做什麼,而是要先有清楚的政策,產業發生的步驟,隨環境和時代變化都可改變。

做文創談產業,而產業即是生態的一種,「兩廳院其實自成文創條件,有製作有販售,也和觀眾溝通,產業該有的產業鏈在兩廳院幾乎都可看到。」劉怡汝說,製作大量節目就是商品,通過各式管道告訴觀眾來買單,在產、銷生態來看,兩廳院可以說是發展文創的完整園區,責任重大就是要把生產的部分做得更強大,因為文創核心就是內容。兩廳院整年預算近七億多,一年做節目的錢是一點八億,希望未來有機會成長。

曾在台北藝術大學主持「北藝風文創」發展的劉怡汝指出,「如何把文化藝術變成創業的基礎或資本,勇敢開創新局,打破現有框架找出新出路成新的產業,我要以這點文創精神來看兩廳院的發展。」

談兩廳院製作節目,李惠美說,以前兩廳院工作重點是買賣節目,這幾年試著用平台概念做共製,不要一個節目只在兩廳院演完就結束,若製作初期就可知道那些劇場可以一起製作、投資,每個劇場在財務上可減輕負擔,未來是要朝向此方向做,加強產業鏈中的生產,提出新想法。

帶動城市活動 營造空間

過往兩廳院少和外方合作,劉怡汝則說:「兩廳院未來要帶動城市活動為目標。」兩廳院位在台北市境內,卻不大連結台北市的活動,但是劇場和城市文化是息息相關,和城市脈動密不可分,需要有城市的遠見,因此兩廳院不能只做節目,接下來會和外界多些合作和互動,像是今年台北市政府將在兩廳院戶外廣場,合作舉辦熊貓展,積極參與外面世界。

另外,文創發展最重要是「空間的營造」,目前兩廳院的空間營造太規矩,一個空間有一店家進駐,劉怡汝指出,文創最喜在空間內說故事,任何一個空間經營商業,應全面思考,不能只用嘴說故事,而是走進空間,運用裝潢、色澤讓民眾可以更舒適、快樂,更有想像,感受兩廳院和外面世界有所不同。

進校園 談創意、談美學

「文創產業要考量年輕一代消費者的想法,了解他們喜歡或想要的,在不設限情況下,打造場館及場域氛圍,最後會影響到節目的生產更合乎消費者的需求。」劉怡汝說,要發展文創一定要將眼光放大,影響才會是全面性,以學藝術者而言他可以走向產業但又不損及他藝術專業的堅持,這也是一種很大的改變。

藝術一定要進入教育,因為不能小看藝術真正能力,這是劉怡汝最大的理想,兩廳院不只是做節目,她希望可請藝術家「駐館」一至二年,除專心發展累積出作品外,也將做教育活動,帶藝術家進入校園談創意、談美學、談生活,不但是藝術紮根,也長期培養藝文觀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