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華山會議的結論

 |2014.01.13
2024觀看次
字級

 民進黨對中政策大議論,歷時半年,經五場委員會會議及九場華山會議,最後提出「二○一四對中政策檢討紀要」。但這份對中政策顯然沒有獲得黨內共識。

 先談名稱,從總結報告改為檢討報告,但無人承認有「結論」或「報告」分量,於是改稱檢討紀要,最後又稱二○一四檢討紀要。換言之,範圍一直在限縮,只有檢討,沒有政策,標記年份更凸顯短期性質。

 這樣的結果,表示無論台灣共識、憲法共識、憲政共識,僅是各自表述。因此蘇貞昌說可以再辯論,段宜康稱有爭議就來好好辯一回,把話講清楚。蔡英文說可以檢討紀要為基礎,在適當時機深入討論、凝聚共識。

 二○一二年敗選後,民進黨認為檢討的時機到了,如今大辯論後,還要再等適當時機。二○一六民進黨若欲重新執政,時機緊迫,何時適當?

 謝長廷「爆料」黨內民調,對民進黨兩岸政策滿意度為二成七,國民黨則有三成五;民進黨應尋求六成以上共識,但「具體政策是什麼?大家也不太清楚」。沒有共識,沒有具體政策,繼續等待時機,這是民進黨的窘狀。

 早在一九九八年,許信良主張「大膽西進」,新潮流系喊出「強本漸進」,折衷後提出「強本西進」。迄今十五年,民進黨兩岸政策仍原地踏步,這次端出十五年前的老梗,難怪謝長廷吐槽:民眾沒感覺。

 民進黨當然不是不知道二○一六大選前是「適當時機」,正因如此,兩岸政策反而要打安全牌,守住基本盤,鞏固深綠,拉攏中間選票。蔡英文喊話,民進黨若跟著台灣主流民意走,重返執政後,北京也須面對台灣民意。

 但滿意度僅兩成七,顯然並非主流民意。中共國台辦批評,民進黨如果不能順應時代潮流和民心,尋找出路會很難。民進黨的回應是,黨的基本價值與立場不變,但政策與時調整,堅定的更堅定,靈活的更靈活。

 說不變的確實沒變;至於靈活,就是跳躍在各種「共識」間,各唱各的調。政策上,說要善待陸生和陸客,但「善待他人」是基本人性,當成政策顯示的是人性非光明面;即使是政策也罷,卻對是否放寬陸生的三限六不,納入健保,略過不談。

 美國太空總署面臨經費削減,每年辦科學營,招待青少年參觀、認識太空計畫,著眼於未來,拉攏日後的國家主人。歐洲雙B等高級汽車原本只生產豪華大車,近二十年陸續生產小型車,搶攻年輕人市場,希望「從小」培養品牌忠誠度。

 民進黨的對中政策掛上「二○一四」招牌,是各派系妥協的結果,是短視的,非永續經營的策略。民進黨內亦有前瞻者,即使被認為是保守派的蘇貞昌,也曾低調舉辦陸生座談會,與大陸年輕人「交心」。這表示民進黨亦知要「從小」,要著眼未來,要讓可能是大陸未來的領導人了解台灣,建立友善關係。

 兩岸關係愈來愈重要,更是二○一六大選的焦點議題。民進黨即或勝選,是要重回上次執政的焦土政策?還是在無法獲致共識中,盲人騎瞎馬,帶領人民走在深淵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