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江湖夜雨十年燈(上)

文與圖/陳牧雨 |2013.12.24
2530觀看次
字級

上大學之前,一直都居住在南部。南部冬天很少下雨,南部的雨,就像南部人的脾氣,一來霹靂啪啦一陣大,卻一下就過去了,乾乾脆脆從不囉囌,而且都是下在炎炎夏日的午後,南部人稱之為「西北雨」。雨後清涼舒爽的空氣,以及被洗滌乾淨的花樹,都讓人感覺舒暢無比。

小時候,每當下起了西北雨,便迫不及待地往戶外衝,淋得一身清涼暢快,接著陽光出現了,也就順勢將一身的濕曬乾,多好!當年在那個家家戶戶沒冷氣的時代,雨是讓人期待的。

過去中國古代文人,向來喜歡聽雨。尤其在三更半夜萬籟俱寂的時候,淅淅瀝瀝的雨聲,清清楚楚地、有節奏地迴盪在夜空之中。這時,或許你可以聽著雨聲擁被入睡;或許,逆旅失眠,有雨聲的伴陪,也似乎可以讓你稍感慰藉,減輕一丁點寂寥的感覺。

或許,清晨,在雨聲中逐漸醒來,想像屋外雨水帶來的清爽涼意,窩在被裡聽雨。然後問問捲簾人:海棠還安好麼?多麼富於詩意,李清照的〈如夢令〉就是這樣說的:「昨夜風疏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於是中國人種了芭蕉來聽雨;留得殘荷,也是為了聽雨。雨打梧桐,更是秋夜裡不可或缺的音響。

可是,當雨一直下個不停,穿越了整個秋季、冬季,再加上春雨綿綿,這雨聲終於讓人感到厭煩了。所以蔣坦在他的〈秋燈瑣憶〉裡說:「秋芙(蔣坦妻)所種芭蕉,已葉大成陰,陰蔽簾幙(窗簾);秋來雨風滴瀝,枕上聞之,心與俱碎。一日,餘戲題亂句葉上云:是誰多事種芭蕉?早也瀟瀟(瀟瀟風雨聲),晚也瀟瀟。明日,見葉上續書數行云:是君心緒太無聊,種了芭蕉,又怨芭蕉。字畫柔媚,此秋芙戲筆也。然余於此,悟入正復不淺(正得到了不少的體悟)。」

是的!種了芭蕉又怨芭蕉,我們一輩子,做了多少類似這樣無聊的事?

還有,在萬賴靜寂的秋夜,聽梧桐葉上的雨聲,更是會讓人「心與俱碎」的。

元人白樸,取材自唐人白居易〈長恨歌〉和陳鴻〈長恨歌傳〉製作了一齣雜劇,就取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簡稱〈梧桐雨〉。劇中道盡了唐明皇對楊貴妃的思念。想想,還有甚麼比秋天漫漫長夜裡,聽雨打梧桐更讓人淒惻難眠呢?

「秋風秋雨愁煞人」,秋瑾就義前,留下了這麼一個成了家喻戶曉的名句。其實,這句是出自清代詩人陶澹如的詩:「籬前黃菊未開花,寂寞清樽冷懷抱。秋風秋雨愁煞人,寒宵獨坐心如搗。」

寂寞清樽冷懷抱,秋是蕭瑟的、寂寞的、愁煞人的季節。秋之夜雨則更是如此。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是黃庭堅懷念友人的句子。意思是:十年來,每每在江湖夜漂泊的日子裡,晚上被雨聲擾得無法入睡,於是起來面對孤燈的時候,就想起當年桃李盛開春風拂面的季節,與你一起喝酒吟詩作樂的情景,如何能不讓人對你更加思念而感概萬千?山谷雖然沒點出是什麼季節的夜雨,但對照「桃李春風」,想必然是「江湖秋雨」吧?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是李商隱思念遠方友人的詩句,場景仍然是秋夜有雨的時候。

想來,秋風夜雨的寂寥感覺,每每讓人想起與遠方友人歡樂相聚的時刻。如此對比的場景,於是思念之情,便如夜雨敲蓬打葉的聲響,穿過了所有的隙縫,就這麼悄悄的、卻又清晰無比的竄上了心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