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連串的食安事件及汙染公害事件之後,來談企業的社會責任其實是很諷刺的事情,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根本是狗吠火車的無效舉措。因為營商的目的是將本求利。如果能以更少的成本獲得更大的利益,商人絕對不會放棄用血汗工廠的生產模式或直損害環境以降低成本的方式,來創造利益。因此,採用嚴刑峻罰的方式,讓不肖廠商付出慘痛的代價,當然可收到一些效果;但「作賊一更、捉賊一暝」,如果企業經營者沒有存養道德良知,殺頭的生意照樣有人做。
從「商人無祖國」這句名言中就可以看透不肖商人追求利益的本質。早年台灣工資便宜、沒有環保意識,因此吸引了很多廠商來設廠,台灣成了代工王國。但隨著工資的提升及對環境生態日益重視,不但美、日廠商大量關廠外移,連台籍商人都拋棄大批即將屆齡退休的勞工改往中國大陸設廠,同時也留下瘡痍的環境待後人處理。如今,中國也開始重視環保,工資也上升了,商人們又要退出中國改往更落後的國家設廠。可見無良的商人是不關心勞工權益或環境的永續,「利潤」才是他們最重要的目標。
近代社會已有不少企業經營者把企業社會責任納入經營的核心,國際上已有一些龍頭企業不論在對員工或自然環境,都用較友善的方式來對待,還要求其代工廠商也要採行較高的作業標準,提升員工的福利並降低產品對環境的傷害。有些富豪積極參與公益活動,甚至宣布將在身後捐出全部的遺產;國內也常見商人投入公益活動。這稍可扭轉商人唯利是圖的印象。
近年來,有愈來愈多的國內企業每年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公開過去一年企業與利害關係人的互動,包括環境、法律、員工、股東、供應商、客戶、社區關係等等,在報告書中明列重大的風險事件,讓企業經營透明化,接受社會各界的檢驗,期可提升與利害關係人的互信。
相反的,也有企業打著社會責任的形象,背地裡卻做些見不得人的事。也有年年提出「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廠商,卻不斷的造假違規。
在廠商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而把工作機會移到國外,導致國內就業機會減少之際,不少廠商仍留在國內生產,且為國人創造就業機會的企業。雖環境艱苦,我們期待,這些企業能建立「敬以直內,義以方外」的核心信念,以正當、有節有度的作法來展現企業對社會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