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之美,在人情,在自然之美,也有人哀嘆山河殘破,但從近日社會各方的反應,不論是讚美者或哀嘆者,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就是「珍惜台灣、保護台灣」。在這一陣熱潮中,行政院也在上星期召開「國土保育專案小組」會議,針對十六項重大國土保育的問題,設立四個工作組和「加強執法」組。希望能趁此「民氣可用」的機會扭轉土地開發雜亂無章的現象,至少在《國土計畫法》等關係國土永續發展或保育等上位法案尚無著落的情況下,能稍稍遏止國土破損的擴大。
國土破壞的問題存在已久,這是被社會普遍認知的問題,不止環保團體長年呼籲,新聞媒體的報導、政府相關的研究報告可謂「汗牛充棟」了!卻沒有一個政府單位真心來解決國土破壞的問題;政府雖曾信誓旦旦,但也只是五分鐘熱度。曾經有部分農業縣的地方檢察署對盜採砂石的行為採取嚴厲的手段,也都在人事調動後掩旗息鼓。反而是縱容各類型破壞國土的行為長年存在,近日沸沸揚揚的陽明山「七七行館」違建、占用國有地不當開發案,就是多年縱容的惡果。至於假農舍蓋滿全國農地的現象,更是公權力荒廢的明證。
在重大破壞國土行為的背後,其實都可以看到特權階級的影子,包括財團、各級民意代表或高官及其親友。而國人竟然不但容忍特權橫行,還參與鞏固特權的行動。例如,任何事情只要碰到阻礙就請民意代表出面「喬一喬」,以致民代的影響力被無限擴張,不但可以關說司法,也可以掌摑民營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難怪南投縣政府祕書長在回應中央要求拆除轄區內違法的高山民宿、旅館時會表示「在民意高漲的年代,上百棟的建築怎麼拆?
……拆的人必須自己去面對和承受」。
什麼是民意呢?各級民意代表在民意機構之外的個人言行可以完全代表民意嗎?疼惜環境的群眾所發出的反應難道不是民意嗎?究意誰的代表性比較大?當初為維護台北盆地居民的飲用水安全,政府對翡翠水庫上游新北市坪林地區的土地利用實施嚴格的限制,坪林人群起反彈,政府對坪林的民意反應就是給予適當的補償,而不是犧牲台北盆地數百萬人的用水品質。
國土破壞事件所以會層出不窮,是破壞者其微小的風險與豐厚的利潤不成比例,導致高山農業、高山民宿、濫採砂石違法回填或排放汙染物等種種違規行為不斷出現;但違法民眾的獲利並非真正的淨利,因為還有龐大的成本或災害損失,必須由社會及其子孫來共同承擔。希望行政院這次的國土保育行動,不再是為了應付,或轉移人民對當今執政團隊的不滿而推出的應景手段,務必要作出一番成績才對得起真正人民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