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味道影片 延續器捐生命

陳玲芳 |2013.12.09
2080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慶祝成立二十周年,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拍攝紀錄片《生命的味道》,記錄多個器官捐贈的感人故事,十二日在亞東紀念醫院首映。協會表示,目前有八千多人等待移植,期盼透過這支公益紀錄片,號召更多民眾加入器官捐贈的行列。

 捐贈者家屬張奇香說,「器捐不是死亡的終結,而是生命的再起。」張奇香的兒子承德,二十一年前在山區發生車禍,頭顱破裂,醫師三度判定腦死,張奇香與先生決定將兒子的器官捐出。

 張奇香說,當時長庚醫院給家屬十五萬元喪葬補助費,他們自掏腰包、湊齊一百萬,捐贈一台以兒子命名的救護車給消防隊。「而今,每當消防隊出勤,我都覺得承德是無形的消防隊員,他的生命仍在延續。」

 器捐協會理事長龍藉泉醫師表示,協會統計,國內有近六十二萬人簽署器官捐贈同意卡,其中十五萬人將器捐意願註記在健保IC卡上。同意器捐人數中,以二十一歲至五十歲青壯族群居多,占所有簽卡人數七成七;同意器捐比例,女多於男。台灣女性榮登「最敢捐」代表。

 龍藉泉說,早期器捐風氣尚未盛行時,許多捐贈者家屬必須面對旁人不諒解的眼光,認為他們未能讓死者保留「全屍」,相當殘忍,家屬承受極大壓力。近年來政府與民間極力宣導,國人已漸接受器捐理念。

 一九八七年至今,已有超過三千位器捐者,但還有八千多人等待移植,需要政府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持續破解文化迷思。

 協會慶祝二十周年感恩擁抱記者會,邀請多位器官捐贈者及受贈者家屬到場分享心路歷程,並擁抱感謝彼此的付出。《生命的味道》紀錄片導演陳永旭醫師,期望透過紀錄片淺顯易懂的方式,讓大家更了解器捐對受贈者的意義。

 十二日在亞東醫院首映後,將陸續在嘉義基督教醫院、嘉義長庚醫院、雙和醫院、新光醫院、振興醫院及台北榮總等地播映,帶動器捐風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