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風暴已延燒一個多月,大統、味全、頂新等以良心與誠信自翊的企業紛紛現出原形,可見食品安全管理漏洞百出,消費者不知如何選購安全食物;而在這個價值崩壞的年代,政府當務之急是盡速建立由業者自行送驗制度,並設立食品安全基金,為消費者權益把關,重建民眾對食安的信心。
大統長基負責人高振利被查出違法添加棉籽油、銅葉綠素於油品中,販售牟利長達七年,不法所得逾二十億元,惡性重大,被以詐欺罪起訴。猶記得案發時,高振利曾辯稱銅葉綠素是高檔保健食品,強調沒有混油。
大企業如味全、頂新集團等高喊良心事業,賺的卻是黑心暴利;檢方查出大統以一公升六十五元進口橄欖油,摻混劣質油品後,以一百元賣給頂新,而頂新以每公升二百六十五元賣給味全。頂新、味全賣大統油品長達六年,金管會已進一步要查是否涉及證交法加重背信罪。
東窗事發時,頂新集團魏家四兄弟曾發表公開信,堅稱絕無欺瞞,並強調頂新集團成立五十五年來絕對「做事坦蕩、從未蓄意害人」。味全日前更在報紙刊登廣告強調,「味全沒有摻偽、沒有混油,只有受害」。如此囂張行徑,引發立委痛批,衛福部長邱文達亦予以譴責,將調查其廣告是否屬實。
從大統、味全到頂新,這些企業的負責人滿口仁義道德,實際上做的卻是另一套,即使檢方調查事證如此明確,這些做假摻偽的企業不僅毫無悔意,還裝做是受害者,令社會大眾難以接受。
可惡的是,黑心企業家一面賺取暴利,一面以高額融資炒房,不做實質投資,財長張盛和暗批是沙魚返鄉。央行去年查出頂新魏家貸款百分之九十九,只出資百分之一,買下帝寶九戶豪宅,而一般老百姓最多貸得七、八成,如此作法,不僅社會觀感不佳,也違反常規。
最糟的是,這些無良商人一方面賺取黑心暴利,又肆無忌憚購買名車、豪宅,同時還捐款做公益,企圖獲取好名聲;這些偽善的作為,讓社會價值扭曲。
食安連環爆,讓民眾對食品安全的信心降到了谷底。日前行政院院會通過「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案,建立三級品管機制,包括業者自律、認證單位檢驗、政府抽驗等;新增第三方公正機構檢驗機制,未來食品業應將原料、半成品與成品自行送驗,違者予以嚴懲,最高罰五千萬元,同時加重法人或代表人的責任,科以十倍以下罰金。
並將成立「食品安全保護基金」,以罰鍰、罰金與沒收的現金做為財源,用於補助食安事件的相關訴訟費用,以保障消費者權益。
誠信已破產的食品業者,未來要挽回消費者的信心,難上加難。所幸,這波風暴中,還有不少業者秉持良心做事。
政府要讓民眾吃得安心,必須加速完成「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法程序,建立業者自行送驗機制,業者必須對自己銷售的產品負起完全的責任。與此同時,民眾在選購食物時,最好選擇天然食物,避開加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