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任和平使者用音樂打開心靈

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2013.11.10
1582觀看次
字級
中國大陸知名鋼琴家郎朗日前被任命為聯合國和平使者,這是繼大提琴家馬友友之後,另一位華人擔任和平使者,但以年齡來說,郎朗是最年輕的一位。圖/中新社

從小立志比賽拚第一的國際知名鋼琴家郎朗,近年來除了音樂演出,還積極參與各項公益活動,日前他繼大提琴家馬友友之後,被任命為聯合國和平使者,來自韓國的聯合國祕書潘基文說,郎朗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期間,發揮音樂專長,感動並激勵世界各地的聽眾,進而發揮愛心,幫助改善兒童生活。

中國大陸知名鋼琴家郎朗日前被任命為聯合國和平使者,這是繼大提琴家馬友友之後,另一位華人擔任和平使者,但以年齡來說,郎朗是最年輕的一位。
所謂聯合國和平使者,都是從藝術、電影、文學、音樂和體育領域中,挑選傑出人士,主要是協助聯合國拓展公眾認知,了解如何改善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過去除了馬友友外,美國影星喬治.克隆尼和邁克.道格拉斯、美國盲人音樂家史蒂芬.汪達和動物學家珍.古德等也曾擔任過此一職務。
來自韓國的聯合國祕書潘基文在任命儀式上表示,郎朗在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期間,發揮音樂專長,感動並激勵了世界各地的聽眾,進而發揮愛心,幫助改善兒童生活,期待與郎朗一起努力,共同推進致力於人類進步與福祉的聯合國「全球教育第一倡議」。潘基文說,音樂具有打開心靈和頭腦的威力,相信郎朗能將訊息從音樂廳傳到學校,郎朗在任命儀式上也表示,將盡其所能奉獻。
楊瀾專訪 掀起波瀾
被任命為和平使者的消息傳回大陸,知名主持人楊瀾立刻邀請郎朗上節目,沒想到節目播出後,楊瀾在節目中的一段話:「恭喜你成為聯合國和平使者!我們都為你感到驕傲!我的問題是:對於世界上買不起鋼琴,甚至生活在戰亂和飢荒中的孩子,你的工作有什麼意義?」卻被網友指責語意不善。
即使郎朗在微博上寫道:「楊瀾姐在我的微訪談進行提問並發來祝福,我表示非常感謝,希望網路流言就此可以平息。同時很感謝楊瀾姐對我的公益事業一直以來的支援,希望我們能夠一起在未來為慈善與教育做出更多成績。」卻仍無法遏止話語的流傳,網友甚至擴大提問對象,儼然成了流行的「楊瀾體」問句。
據新浪網報導,網友搞笑拿台灣歌手蕭敬騰作問話對象,改編成:「蕭敬騰,你好!恭喜你成功在北京開演唱會!我們都為你感到驕傲!我的問題是:對於世界上那些旱情嚴重的地區,甚至生活在乾旱和飢荒中的孩子,你的工作有什麼意義?」
還原當時的狀況,可以了解,一句簡單的問話,聽到他人耳裡卻變成惡意,人與人之間除了「語言」溝通外,背後確實需要心靈的契合與認同。
華人表率 影響世界
事實上,郎朗近年來除了音樂演出,還積極參與各項公益的活動。
像今年六月三日,他邀請多位世界級音樂家,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舉行郎朗國際音樂基金會的公益音樂會。「這場音樂會是郎朗國際音樂基金會今年最大的一場募捐音樂會。」郎朗在演出前的排練空檔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這場音樂會的票房和當晚的慈善晚宴,共募集善款約一百一十萬美元,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這筆善款將用於世界各地兒童和青少年的音樂教育上。郎朗說他每年在世界各地大約有一百二十餘場演出,其中公益演出有二十至二十五場,日後仍會持續舉辦,他的目標放在提升兒童的音樂教育,
透過公益活動,郎朗在樂壇與社會的影響力日增,一舉一動備受關注。今年三月間,當「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頒發「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予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的同時,文化藝術領域的獲獎者就是郎朗。這個獎項由鳳凰衛視、中國新聞社、北京大學等十多家在兩岸三地、東南亞、美加及歐洲極富影響力的華文媒體和機構共同主辦,迄今舉辦七屆,已成為華人世界重量級的年度盛事。
磨練琴藝 永不止息
在陸媒眼中,郎朗的個性屬於陽光、樂觀,儘管他在國際樂壇已占有一席之地,但仍不斷透過演出的機會,磨練琴藝更上一層樓。他在接受中新社專訪中提到,在繁忙的演出季,可能每兩天就要輾轉一個城市,演出上百場他卻樂在其中,因為「每場音樂會都需要學習,平時還要做關於教育的事情。但是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感覺非常值得。」
記者問如何因應這種緊張的生活狀態,郎朗說,「習慣了,我從十七歲開始世界巡演。夏天演出少的時候可以休息。在繁忙的演出季,可能每兩天就要輾轉一個城市,這需要一個人心理調整的速度要快。」

郎爸不再當狼爸
郎朗曾說:「我的夢想是,當我二十年後在街頭步行時,覺察到所有人都熟悉古典音樂。」他的開放風格確實有條件讓他成為古典音樂與年輕一代之間的使者。他將國際音樂基金會設在紐約、音樂學校設在深圳,除了紐約、深圳外,他每年會在北京住上一個半月,另外九個月都在世界各地演出,但郎朗告訴中新社記者,無論身處何地,每天仍堅持練琴至少兩小時。
他是學琴兒榜樣
從三歲起,郎朗在父親的嚴格教育下,每天練琴的時間長達八小時,這在中國大陸,幾乎成了家長教育孩子練琴的口頭禪。曾經就有陸媒記者在山東省煙台藝術學校考試時,在現場採訪時,意外發現郎朗真的是音樂孩子的教育榜樣。
他一開始採訪一位十歲的孩子,這個小孩向記者訴苦,自己對鋼琴有興趣,但是對練琴興致不高,「每天媽媽讓我練一個小時,我真頭疼。」一邊說還一邊皺眉頭,「不過我還算幸運的。媽媽說郎朗小時候每天練琴八小時,他比我慘多了。」在一旁等候考試的孩子也點頭贊成,「我每次不想練琴時,媽媽就說郎朗每天彈八小時鋼琴。」
這位記者不信邪,走到另一個考場,對著一群孩子問:「你們知道郎朗每天練琴幾個小時嗎?」結果七八個考生異口同聲地回答:「八個小時。」這位記者於是非常確定,「郎朗的學琴經歷已成為琴童的必知常識。」
音樂開啟世界門
當年父親用「非常手段」苦心栽培郎朗,以現下教育觀點來看,應該屬於最早一代的「狼爸」。但《三聯生活週刊》曾刊出一篇專訪,當郎朗被問到,「現在,你會覺得小時候辛苦練琴物有所值吧?」郎朗說:「值!太值了!下輩子還彈鋼琴!」
他在已出版的自傳中也寫道:「音樂為我開啟了通往世界的那扇門。那個來自中國東北工業城市的小男孩,如今每個星期都會在不同的國家舉辦演奏會。……音樂是我使用的主要語言,也是全世界通用的語言,然而……西方和東方雖然分享著相仿的技術、藝術、體育、時尚和文化,它們之間仍然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他說,在西方,古典音樂是一門老派的藝術,已經讓位給搖滾、嘻哈,及其他吸引年輕人的流行文化形式。但是在中國,古典音樂被認為是新的時尚。「每次我回國開演奏會,百分之九十的聽眾年齡都不到二十歲。當我開大師課程時,有些家庭為了報得上名,露宿人行道,就好像西方的青少年為搖滾音樂會搶座位一樣。在中國,學習和熱愛古典音樂的兒童數目多得驚人。」
父子如今是朋友
郎朗和父親一起走過艱苦的音樂之路,現在兩人成了搭檔、好哥們。
當郎朗為好友劉翔彈奏自己創作的助威曲,和郎朗一同參加活動的郎爸說,現在他和兒子的關係已經變成了多種身分的組合,「我們現在什麼事都是互相商量,怎麼有利怎麼做,誰說的有道理聽誰的。」郎爸說,「小的時候我做主多,現在是相互交替。有時候我聰明一些,有時候他聰明一些。」問他對於引發爭議的「狼爸」、「虎媽」有何看法,郎爸僅以一句「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見解,不一樣。」作為回應。

小檔案
郎朗,1982年生於瀋陽,三歲開始學習鋼琴,五歲時在瀋陽鋼琴比賽中獲得第一名,同年舉辦第一次公開獨奏。七歲時再度榮獲瀋陽鋼琴比賽第一名,九歲拿下全國星海鋼琴比賽第一名。拿到全國冠軍的這一年,郎朗父親辭去瀋陽治安特警支隊一科科員的工作,帶郎朗到北京,考入北京中央音樂學院。
十一歲他挑戰國際比賽,榮獲第四屆德國青少年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並獲傑出藝術成就獎。十三歲奪得第二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青年音樂家比賽金牌。
1999年,年僅十七歲的郎朗在芝加哥拉文尼亞音樂節明星演奏會上嶄露頭角,這場成功的演出後,美國《芝加哥論壇報》讚揚「郎朗是世界上最偉大、最令人激動的鋼琴天才」。從此,郎朗與世界上所有的一流樂團陸續簽約,開始他的音樂演奏生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