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說
就是醬子 張羅開門七件事
■美味的菜餚,除了嚴選食材,更要用油鹽醬醋茶等醬料來塑造優雅的靈魂,令味蕾體驗千變萬化的滋味,而中華料理甲天下,靠的正是這竅門。
釀造公會總幹事張淑真認為,醬油是少數選擇權握在自己手上的調味基本款,認明「純釀造」的八角形認證標章,得到公會與政府雙重保證,就可以避開化學品。
以國家標準,醬油分為一般、黑豆、醬油膏、生醬油、淡色醬油及薄鹽醬油六款。「盡量選擇釀造醬油與薄鹽醬油,不過,薄鹽醬油仍含12%鹽度,不宜食用過多。」張淑真說,醬油等級的畫分在於醬油的總含氮量不同,商譽良好的品牌有清楚標示成分,能給予消費者信心。
她還強調,經過搖動後會有細小泡沫產生且有較濃香味的釀造醬油最為上等,少選用泡沫較大,也無香味的化學合成醬油。眷村菜教母、手工醬料研發者王蓉蓉則說:「簡單才安全,廚房二寶就是鹽跟醬油。豆瓣醬不夠了、甜麵醬沒了,就用二寶來混搭,一樣能為料理添加滋味。」
開平餐飲教師雷桂林指出,醬料是調味料的綜合與延展,沒有它,失色又無味。生抽醬油顏色淡,老抽加入焦糖色,以棕褐光澤增添紅燒的鮮美微甜。此外,愛吃辣的人,有海南黃燈籠辣椒醬、貴州老乾媽辣椒醬,以及蒜蓉醬、紅油辣醬等多重選擇。「甜麵醬源自北方,南方人則慣用豆瓣醬,南北混搭做炸醬,十分經典。帶有花生香氣的芝麻醬普遍用在涼拌菜上,若到冬天,辛辣型複合調味醬變搶手,比如說沙茶醬,火鍋就少不了它。」雷桂林說,用於粽子、甜不辣沾料的米醬,除了在來米外,材料只有簡單的醬油、糖、水和鹽,熱量較低。
異國風味也不賴。泰式酸醋醬能壓住腥味,辛辣中,帶有米醋香甜,日式天婦羅沾醬適合搭配青椒、茄子、香菇、地瓜片等。昆布醬為油炸青菜添香,或配稀飯吃,都很正點。
雷桂林建議,若不得已外食,盡量少碰大量醬料調味的糖醋、蜜汁或醬爆、沙拉等,「難保醬料沒有人工添加物,盡量選擇清蒸、汆燙來烹調,以看得到食物原形的菜色為主。」她說,食品添加物並不會單獨標示,通常都和食物原料一起列出,因此如果發現標示XX劑、XX素,以及標示中出現化學、英文名,該項產品中就很有可能含有食品添加物,要多加留意。
雷桂林還提醒下廚媽媽,加油添醋時,也要避免使用不沾鍋,因為把番茄醬和黑醋放進不沾鍋,在高溫熱油下,酸性調味醬料就有可能會溶出致癌毒物全氟辛酸,它無色無味,根本不易發現。「小心選擇鍋具,免得把毒素配著調味料吞下肚。」
妙廚房
富有療癒感的花沙拉
■市面常用的千島醬,是用美奶滋、番茄醬攪拌而成,一湯匙(約15公克)的美奶滋,就有45到50大卡的熱量,對體重的確造成威脅。台安醫院營養師沈庭美建議,若要用醬汁增添口感,盡量選熱量、油脂量低的和風或油醋醬,油脂較多的芝麻醬最好只加半包,別貪吃再後悔。千島醬除了熱量高,當中的飽和脂肪酸也易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較不建議食用。
沙拉醬是整道沙拉料理的靈魂,沈庭美推薦「花沙拉」(見左圖),富有療癒感。它以波士頓萵苣為主角,富含維生素A與多種礦物質,口感鮮脆的嫩綠莖葉,搭上外觀迷人的食用花卉:含有維生素C的粉紅色天使薔薇、可解熱清毒的藍紫色釘地蜈蚣花,再淋上特製的蜂蜜油醋醬,新鮮食蔬與食用花卉互相襯托,相得益彰。
來自義大利的迷迭香,透過手感揉合,與麵包的天然氣息散布口中,再以可愛的小盆盛裝,療癒系「迷迭香盆栽麵包」新鮮上桌。「青蘋茉莉花茶」、「蘋果桂花釀」與「番茄蘋果醋」是以果汁延伸發想的特調祕方,變化出不同的酸甜飲品口感,共同賦予味蕾滿滿驚喜。
加油添醋,8款人氣醬料
人氣醬料作用特色
日式天婦羅
沾醬油炸青椒、茄子、香菇、地瓜片等沾料。利用酒醋的香味,配合味精的鮮味和白蘿蔔泥的清爽,去除油膩。
泰式酸醋醬可用作火鍋湯底,壓住腥味。辛辣中帶有米醋的香甜。
米醬在來米和醬油、糖、水和鹽調製。加進甘草粉更甘甜。
白芝麻醬一般用於拌麵條、沾麵包、饅頭或涼拌菜。帶有油脂,滴上少許香油,魅力就展現無遺。
豆乳泥辣醬用於炒、蒸、燴或沾醬,紮實甘鹹,味道比較內斂。保持豆腐乳的香味和甘味,利用果糖來中和鹹味。
日本昆布醬沾油炸食物、油炸青菜,或當作配稀飯的醬菜吃。最具有海味的醬料,略帶腥味的濃稠感。
五味醬糖、烏醋、番茄醬和香油,增加炸物外皮的酸甜。沾了糖醋味道的醬,吃起來更爽口。
辣豆瓣醬抑制腥味,口感多樣複雜。拿來包饅頭、夾土司,風味特別。
調味料保存撇步
調味料保存原由
鹽放在密封、乾燥的容器中。食鹽具很強吸濕性,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食鹽極易結塊。
陳年老滷汁過篩後放涼,打包冷凍保存。把滷包、薑片、辣椒、八角以及殘餘的滷菜渣撈出來,下次再放新的。
橄欖油無須冷藏。注意光線,避免接觸空氣水分,若以塑膠瓶包裝,須遠離攝氏60℃以上的環境。
油、醬油、醋裝在玻璃瓶中。保存時間若稍長,可放入幾瓣蒜片,既保存了原味,還可防止生白膜。
味素存放於密封、乾燥容器中。吸潮性很強,打開使用後,都要旋緊蓋子,以免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