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十八日以美國經濟復甦緩慢,以及國會預算與債限僵局等因素,宣布量化寬鬆(QE)政策暫不退場,維持每月購債八百五十億美元規模。消息傳出,全球股債齊揚,不過,僅一日行情。QE延後退場,雖暫時化解市場緊張,卻顯示美國經濟復甦力道不足,投資人憂喜參半。
聯準會主席柏南克自五月起,多次暗示量化寬鬆政策在年底前將逐步退場,市場推測九月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結束後可能宣布QE減碼,不料,QE維持不變,跌破許多分析師的眼鏡。
聯準會聲明指出:「自七月決策會議以來,經濟持續以溫和步調成長,削減聯邦政策大幅自動減支的衝擊,惟近幾個月金融情勢吃緊,如果此一情況持續,恐影響經濟與就業市場的復甦。」
聲明中提出三項指標:美國經濟成長是否穩定加速、勞動市場是否繼續擴張及通貨膨脹率是否回升至適當目標區。如果達到了,聯準會將採取行動,有可能今年稍晚。市場推估,如果景氣持續走疲,這項行動可能留待新一任聯準會主席來決定了。
這次聲明與七月最大不同是,對經濟前景的看法不那麼樂觀。這次聯準會調降美國今、明兩年的經濟成長率,今年為百分之二至二點三,明年為百分之二點九至三點一。
柏南克重申,「在失業率降至百分之六點五,通膨率升破百分之二點五之前,聯邦基金利率將維持在零至百分之零點二五的目標區。」多位決策委員預估,二○一五年才可能升息。
對於聯準會維持QE政策不變,市場分析師認為,聯準會自五月以來不斷釋出可能逐步退場消息,如今卻維持不變,一來顯示內部意見紛歧,二來則是經濟前景真的不如預期。
其實,七月初,國際貨幣基金(IMF)下修今明兩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分別為百分之三點一、三點八;總裁拉加德針對聯準會將縮減QE規模提出警告,擔憂將使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擴張減速,也使得歐元區衰退加速。眾多內外因素夾擊下,使得任期至明年一月底的柏南克格外審慎,決定維持購債計畫不變。
值得注意的是,聯準會相當憂心財政問題,如果美國國會不能在九月底前通過新年度的預算,並同意提高舉債上限,聯邦政府可能因國庫山窮水盡而被迫關門,屆時包括軍事合約、社會福利與債券投資人利息等,都可能付不出來,美國再一次面臨財政懸崖,對經濟復甦將造成嚴重的衝擊。
相較美國的財政懸崖,台灣的財政亦有潰堤危機。行政院月前通過明年度總預算,將舉債二千零七十九億元,距離法定舉債上限只剩下二千七百九十一億元。可以預料,二○一六年大選年,中央政府舉債勢必破表,屆時將面臨總預算編不出來的窘境,是台灣的財政懸崖。
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延後退場,對市場是短多長空,下周台股可能出現補漲行情,但力道能持續多久,仍要看國際股市表現。QE延後退場,意味著美國經濟走緩與迫切的財政危機。台灣也面臨相同難題,更不可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