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家博物館文物精品 陳玲芳 |2013.09.14 語音朗讀 343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1西安博物院 一佛二菩薩造像龕(北周) ▲龕內高浮雕一佛二菩薩,佛高肉髻,面型豐滿,眉目清秀,面帶微笑。佛兩側各站立一菩薩,頭戴蓮花寶冠,頸飾項圈,肩搭帔帛,單手執盛開的長莖蓮花,為北朝晚期雕刻之代表作。2西安碑林博物館 鞏智才佛造像(唐) ▼佛像磨光式肉髻,雙耳垂肩,臉型豐滿,長眉,雙目微啟,高鼻,神態寧靜沉著。方形底座正面及右面刻發願文。佛像雕刻刀法嫻熟,線條流暢,體現初唐藝術風格。5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院 彩繪石佛坐像(北魏) ▼此文物為麥積山石窟內遺存石造像,主尊坐佛及右側弟子、佛座完整,背光上部和左側部分缺失。石質造像上施以彩繪,造型精美,色彩鮮艷,藝術風格具有北魏石佛像藝術特徵。6天水市博物館 鎏金六臂十一面觀音造像(唐) ▲造像頭戴花冠,冠上排列十一個菩薩頭像。菩薩面方圓,雙手縴巧,兩足豐柔。上身袒露,披帛繞胸纏臂,飄落在地。下身著長裙,跣足立於蓮台上。此造像為研究唐代漢傳密教佛教造像的重要實物資料。7甘肅炳靈寺文物保護研究所 石雕比丘(唐) ▲頭光,面目清俊,面含微笑,做沉思狀;喉結突出,左手藏於袈裟內,右手置於腹前;身著交領袈裟,袈裟落於腳面,面目被煙燻黑。8甘肅省鎮原縣博物館 鎏金一佛二菩薩銅造像(唐) ▼一佛結跏趺坐於高台,高肉髻,面型豐圓,眉目清俊,端莊,肅穆,安詳。佛兩側二菩薩,立於蓮莖台上,身形優美。佛、菩薩前左側一威猛力士,右側一人首鳥身之迦陵頻伽,體現唐代社會繁榮與佛教藝術高超水平。 文/記者陳玲芳 ▓專攻佛教美術、宗教藝術的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教授林保堯說,此次展覽主要從新疆、甘肅、陝西等地,重點選取絲路沿線考古遺存的中國一、二級文物約七十餘件組,展現佛教在此沿線的傳播發展及其不同歷史階段的表現形式與特徵,可謂千載一時。 林保堯教授說,二十世紀初,西方列強覬覦橫奪紀元前六世紀印度釋迦牟尼創始的佛教遺蹟,及佛教自漢代沿絲路自西域傳入千年來,遍及中亞、新疆、敦煌等地珍貴的佛教、藝術文物。在被掠劫的文物中,最傷痛的,莫過於中土深藏千年的敦煌第十七窟,即莫高窟「藏經洞」內的珍貴文物,幾乎完全流失於列強各國手中。 所幸,歷經百年熱度不墜的「敦煌學」研究,在東西方各國學者共同努力下,逐漸擴大、發展成一門包含歷史、政治、經濟、宗教、文學、語言、藝術、考古、科技、建築等多元學科的顯學,然而身為學問主人的兩岸,卻受限於過往種種的歷史因素,直到八○年代後,研究才漸有起色。 林保堯說,佛教沿絲路自西域傳入後,與中國傳統文化相互影響,且吸收、發展為中土的本土宗教之一,歷久不衰,成為中土精神文化重要組成因素,最終融入漢文化生活圈中。可惜,國人對於物質文化中極其重要區塊的「佛教美術」,始終缺乏應有的重視與認識。 所幸,承先啟後,更有勝者,今年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將十六家博物館的菁華藏品匯聚一堂,舉辦「光照大千──絲綢之路的佛教藝術特展」,使他對「光照大千」展特別寄予厚望,認為是近年極度到位的絲路藏品呈現,不但令人期待,亦令人佇足。 林保堯表示,此次展覽各單元展出內容分別如下: 第一單元 菩提西來 西域古國、石窟寺遺跡 紀元前一世紀,佛教經喀什米爾首先傳入新疆于闐(今和田地區),又經中亞傳入疏勒(今喀什地區)。此後沿絲路南北兩道,逐步開花結果,誕生了早被列強掠取的克孜爾石窟、伯孜克里克石窟等,以及考古發掘的寺院遺址。 此次展出新疆出土的〈漢佉二體錢〉,即後漢年間,絲路南道重鎮于闐王國發行的硬幣之一,又稱「和田馬錢」,極為珍貴。一九九三年於田縣喀拉墩遺址61號出土的魏晉時期〈如來坐像壁畫〉、〈如來坐佛像壁畫〉,實是罕見珍貴之作。再者,常常聽聞的二○○二年於策勒縣丹丹烏里克遺址出土的唐代〈如來佛頭壁畫〉、〈如來像壁畫〉,亦如實呈現,誠是精品。 第二單元 梵跡流光 河西走廊古代佛教文物 西漢張騫通西域,開闢中西交往的絲路,成為佛教傳入中土的便道,此時的造像,使甘肅河西走廊成為佛教石窟寺的聖地,構成絲路的風景輪廓線,且是絲路極度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而此次甘肅省博物館相關藏品可謂精采盡出。 例如,十六國的〈銅鎏金傘蓋佛像〉、〈北涼石塔〉、常常聽聞的北魏〈曹天護造像石塔〉、〈石佛坐像〉、罕見的〈北魏太和八年銅佛像〉等,均珍貴無比。 第三單元 佛光普照 中原地區古代佛造像 佛教自漢代沿絲路自西域傳入後,與中國傳統文化相互影響,並成為中土精神文化的重要組成因素。例如,武威天梯山石窟第1窟,唐代〈供養菩薩壁畫〉、天水秦州區水月寺傳世品的唐代〈六臂十一面觀音鎏金銅造像〉等,都是十分罕見的極品。 前一篇文章 穿越絲路 不可絲藝〈二〉 下一篇文章 穿越絲路 光照大千 熱門新聞 01佛光會啟動救災SOP 逾千人馳援光復2025.09.2702基隆潮藝術 18公尺光獸現身2025.09.2803依舊青山入眼來2025.09.2804新馬寺校園佛學會考 6校逾4千學生參與2025.09.2905佛光人愛心接力 挺進泥濘第一線2025.09.2806南韓氣候正義示威 臥地抗議2025.09.2807水災後無形殺手 類鼻疽2025.09.2908莊佳穎採紅菱 獲《國家地理》雜誌台灣攝影佳作2025.09.2909台灣最美風景 鏟子超人湧入光復送暖2025.09.2710【考考你的智力】2025.09.2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貧僧有話要說一說 我還是以「貧僧」為名吧!三好沙彌 變變變動手做.樂趣多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活動地圖讀好書.吃好食.最安心花媽蔬食.樂活高雄 作者其他文章服藥者吃柚子應適量 避免副作用月餅健康吃有訣竅 挑堅果餡小量享用吃燒烤就醬搭 無肉不失色佛光人愛心接力 挺進泥濘第一線夠好父母展韌性 青春兒女不卡關吃完燒烤來顆綠奇異果 友善腸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