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身處逆境如何脫困上進,永遠是激勵人心,動人心弦的題材。最近有兩個真實故事都是從逆境中反敗為勝的實例。
二○○九年,高雄甲仙受到八八風災肆虐,天災造成小林村滅村的慘劇;甲仙也滿目瘡痍,面目全非。在廢墟中,受挫的村民茫然無措,不知如何自處之道。一群甲仙國小的拔河隊在物質缺乏的環境中,咬牙堅持,用力握緊拔河的繩子自救。只要不放棄,就可以改變逆勢,把優勢拉過來,一路努力,終於拿下冠軍。小孩子的純真的堅持、樂觀的努力感動了大人,也覺醒應該從災後的創傷中站起來。
這是一個典範勵志故事,不是杜撰的小說、電影故事;是導演楊力州在甲仙實地拍攝的紀錄片。編造的電影劇本固然可能更有想像力,渲染力,但是真實紀錄片卻更有血肉和震撼力。在失去一切的時候,只要還緊緊握住繩子不放,失去的東西就能拉回來,找回自我的定位,找回生活的軌道。
另一個新鮮的例子,是日本東京擊敗西班牙馬德里和土耳其的伊斯坦堡,申奧二○二○成功,成為唯一二度承辦奧運的亞洲都市。
不管你喜不喜歡日本,都不得不承認日本是一個民族性堅韌的國家。從二次大戰戰敗的廢墟站起來,一九六四年東京首度舉辦奧運,向國際昭告日本浴火重生的起飛。二○一三年,戰後帶動經濟成長的昭和世代已經老矣;日本走過經濟成長的高峰,「日本第一」的傲氣不再,經濟結構無力改變,陷入停滯成長的二十年;政治上,自民黨長期統治的基礎崩解,換首相像走馬燈一樣快,日本就像一名垂垂老矣的老者,不再有昔日的光彩。福島大地震加海嘯,造成核電廠的核災,除了經濟和社會的重大損失,核電廠的輻射後遺症至今仍如不定時炸彈一樣,威脅居民和周遭區域的安全。
安倍晉三重回首相寶座,大膽射出寬鬆貨幣,匯率貶值,增稅和改變經濟結構的「三支箭」,為暮氣沉沉的日本帶來改變。申奧成功不但為日本全國注入一劑強心針,也等於為安倍經濟射出第四支箭,因籌備承辦奧運,未來七年對GDP應可增加百分之零點七到零點八,亦即三兆到四兆日圓的效益。
東京申奧勝出的原因是因為日本經濟實力雄厚,軟硬體建設齊全,有辦奧運經驗且經常舉行國際比賽,維安系統完備,政府又全力配合,東京市是世界級的都會區,基礎建設完整。即使有福島輻射的疑慮,安倍首相也拍胸脯保證「福島核廠汙水洩漏事件已經得到控制,現在或未來都不會對人造成影響」。
日本經歷長期低潮,但是在谷底中仍努力挺身向上;安倍政府執政為日本改變帶來契機,申奧成功又為日本發動帶來新動力。自助而後人助,日本奮起的經驗,對仍陷經濟危機的歐洲國家和我國都有啟發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