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自行車政策的再思考

 |2013.08.28
2412觀看次
字級

台灣不僅有世界第一的自行車產業群,近年騎乘自行車的風氣也漸開。但是自行車一直存在一條跨不過的線,影響自行車的發展,那就是自行車的定位問題。

自行車是人用雙腳踩踏為動力行進的車子,兼具人力和機械的特性,因此在道路上它應該視之為車輛或是類行人,路權管理定位始終未能確定。因此自行車既行進在車道上,也騎在人行車道上。它既被車道上的汽機車嫌煩,也被行人厭惡。它被以車輛違規的方式開罰。

在許多國家,不論是基於交通通勤、環保節能、或休閒健身等目的,自行車都被視為重要的交通工具,盡量設置自行車專用道,供其專屬使用。在許多城市、舊城區,許多道路區域限制汽車進入,只許行人和自行車通行,以抑制車輛的成長,並鼓勵民眾步行或騎自行車。許多重視自行車國家如荷蘭、德國等,自行車道上自行車優先是無庸置疑的,行人走在自行車道上是會遭騎士白眼。

台灣地狹人稠,道路狹窄擁擠,車種複雜,道路管理原本就困難,在有限的道路空間要設置快、慢車道,人行道和自行車道各自專屬車道,確實不易。車種混行勢在必然,但自行車應視為車輛還是行人來管理就是爭議的問題。

台灣的交通主管單位都傾向於在沒有專屬自行車道,將自行車視為其他車輛管理,讓自行車與快慢車混行。但是自行車啟動時速緩且不穩,加速和行進速度明顯慢於其他車輛,一旦發生摩擦碰撞事故時,自行車騎士一定是弱勢,受害最嚴重的一方。

但在許多國家,在沒有自行車車道的道路,自行車通常都是行進在人行道或是慣例上人行道的左、右側讓給自行車通行。雖然可能提高自行車與行人發生事故的機會,但是自行車重量和速度遠不如其他車種,萬一發生事故,人、車災情相對輕微。若是自行車與機汽車發生事故,通常災情都嚴重許多。自行車與行人共用道路,固然許多行人會抱怨不滿,但這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做法。

台北市交通局在五月宣布自行車騎上人行道將開罰三百到六百元,這本來就是個可行性不高的規定。因為自行車騎士自行審度台北市的交通狀況,為了安全多會選擇騎上人行道。驅趕自行車到快慢車道有如驅羊入狼群,提高交通事故發生的可能性。自行車既無牌照,騎士未必隨身帶身分証件,警察開單處罰不易,且騎上人行道者為數眾多,選擇性執法徒生糾紛。北市開始流行的Youbike的租借站就在人行道上,大多數人也都騎在人行道上,違規開罰,強制取締顯然並不可行。

政府過去設置敦化自行車專用道,自行車騎人行道開罰等自行車管理政策失敗。肇因於官員辦公室一廂情願地思考,並未上街實際思考道路狀況和行人、騎士、駕駛等人互動的心理狀態。在政府想好自行車管理政策前,配合自行車風氣,推廣自行車騎乘文化,尊重行人,禮讓行人優先,遵守交通規則,加強騎乘安全防護措施,要比先行取締開罰有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