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暖化,氣溫節節高升,北半球連日傳出熱浪襲人,多人中暑熱斃。台灣各地都飆出接近攝氏四十度的高溫,暑熱難當,讓人心浮氣燥,瀕臨中暑;連行政院也都不得不因應社會呼聲研究高溫假的可行性。
夏季高溫,不只是季節性的變化,地球暖化的趨勢更助長暑熱的氣焰。在高溫的夏日,第一個體認是:在氣候變遷大勢下,未來可能會更熱,我們如果不能阻卻並改善氣候變遷,就得學會適應高溫。
從全球飆高溫,南北極冰山崩解,高山萬年冰河融解的現象,地球暖化是科學界普遍公認的現象。而地球之所以暖化,人類活動是罪魁禍首,因為人類過度開發,過度使用石化燃料,破壞臭氧層,破壞自然自律調節溫度的機能,使得氣候異常化。如果人類再不採取共同的措施節能減碳,復育森林,恢復地球自律調節溫度的能力,地球終將因人類永不饜足的欲望和自私與貪婪而逐漸走上毀滅的路上。
聯合國早已注意到這個大自然的危機,也召開過多次國際高峰會議。二○○九年哥本哈根會議雖然簽署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暨京都議定書,節制各國碳排放的總量。但是京都議定書的規範不足,必須持續進行後續談判,希望能更進一步採取更積極的措施管制全球排碳,但是由於全球經濟頻出狀況,各國領袖無法集中精神和力氣聚焦於全球暖化議題上,使得多次談判觸礁,一直無法產生突破性的結論。
人類一時無法扭轉地球暖化的大趨勢,就只能想辦法適應酷熱的天氣。天熱消暑,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開空調、吃冰。吃冰固然讓口內清涼,暑氣稍降,但是這只是短暫的效果;冰品的高糖份與熱量,又會讓人燥熱。
開空調冷氣,能常保室內宜人的恆溫,但室內涼快卻把熱氣往外排送,結果家家戶戶都開空調,排出熱氣將室外溫度往上推升。環境溫度更高,人就更依賴冷氣,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更何況,開冷氣要用電,夏天家庭、商業和工業用電飆升,達到用電高峰讓電廠供電吃緊。南韓因為用電吃緊,電廠故障,政府下令公務機關從十二日起停開空調三天,這是大家開空調消暑的副作用。
夏日用電量屢創新高,使台電迫切需要繼續開發電源。風力和太陽能等替代能源發電效率不足,功能有限,且成本高昂。但無論火力發電或核能發電都有極大的副作用,對環境的衝擊很大。開空調消暑雖然涼快,但是必須同時考量節電。
雖然天熱難當,需要開空調冷氣消暑,但還是要心存節能減碳之心。政府規定公共場所氣溫二十八度以上才能開冷氣,冷氣溫度設定二十五度,如果冷氣溫度往上調高一度,善用窗簾遮蔭,避免陽光直射,搭配電扇送風,增加室內水氣濕度,可以增加空氣流動和體感的涼爽度,整體節約的電量就相當可觀。雖然是個人的小動作,但是集體節能減碳,就可以減緩地球溫室效應惡化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