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初,女眾學部五位同學到法國參學,為期一個多月,從法華禪寺開光落成系列活動、2013國際青年會議到盂蘭盆法會,常住提供多元的學習機會,讓同學滿載而歸。

此行二位出家眾及三位在家眾同學,因為曾學過法文,在大師「以教育培養人才」的慈心悲願下,有因緣到法國參學。他們不忘繼續深造法文能力,一遇到當地人,便把握機會練習,期許未來也能為人間佛教本土化盡一份心力。

三位在家眾同學在常住的安排下,以自助旅行的方式,到巴黎參學三天。同學不忘「尋根」,自己看地圖、搭地鐵、轉公車,來到老佛堂原址,體會到信徒兩地往返的辛勞以及護持佛法的虔誠。老佛堂經歷徵收、拆除的波折,當地政府又原地賣還佛光山,現今正在進行工程,預計明年建成「巴黎禪淨中心」。雖然還是一片工地,但同學眼中所見,卻是未來人間佛教在巴黎弘化的希望。
文/知悅(英文佛學系二年級)
在國際青年會議中,我被分配到行政組,工作主要是負責套印證書、設計和翻譯投影片,不但提升行政技能,累積翻譯經驗,也領悟到語言對弘法的重要性,更體驗到「無常」,學習隨時應變,從中也看到義工的發心和耐煩。比如法會流程或坐位表會臨時變動,常常改了又改,甚至活動前半小時還在改,這時,就可以看到大家都用無我的心態投入工作、包容彼此。尤其是義工,他們無怨無悔奉獻金錢和時間,只為了人間佛教能久住歐洲,這種積極為教奉獻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文/知恆(女眾學部專一甲)
開光落成活動期間,我在文書組工作,兼早晚課香燈,有時上殿支援法會、參加講座,和師兄們一起開會,其實就是哪裡需要幫忙,就到哪裡幫忙,當個小螺絲釘也很重要,互相分擔工作。
國青會議期間則在文宣組實習,在各活動中拍照、作筆記、錄音,每天寫新聞稿,請田臻鋒居士作最後編輯,再呈給住持。在文宣組的工作,恰好運用學院所學,過去上趙莒玲老師的「平面弘法傳播」課,已不知不覺累積許多資糧,雖然無法做到完全,但就是盡力用心,也學習到要對自己多一點自信,不要太嚴苛。

文/黃馨玉(女眾學部專一甲)
感謝師父上人及常住,給我們機會到法國實習參學。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建寺義賣區服務近兩周,學到不少經驗。開始時,妙希法師及幾位師姐教我記帳、算帳、管理店面。由於隨時有不同新品進貨,放置方式也須隨時調整,看著經驗豐富的師姐做事,更明白要如何擺設與介紹,才能讓顧客注意到商品。
當參訪團抵達時,義賣區一下子便湧進許多人,得知他們必須趕下一個行程時,我們的服務便要加快速度,在這過程中,深深感受到平常的修行很重要,如同師父上人所說的「不變隨緣」,只要把握大原則,就要不變隨緣根據實際情況微調細節。

文/陳孟君(英文佛學系二年級)
這次在法華禪寺參學期間,很感謝常住每星期安排不同的工作,讓我們有機會多元學習。
開光落成活動中,我負責在佛光緣美術館導覽師父上人的一筆字展,原本畏懼用法文導覽,怕自己詞不達意,可是看到許多信徒在師父上人的相片前禮拜,那份對佛法的渴求,深深觸動我,但願盡己之力,不論用中文或法文,都要將師父上人的法,傳遞到每位訪客的心中。
師父的每幅墨寶都是簡單易懂的一句法語,像「生命放光」、「明天更好」,信徒離開前,我總是提醒他們:「選一句您最喜歡的法語,時時憶念,把師父的法應用在生活中,告訴自己:我要生命放光,我相信明天更好,未來總是充滿希望。」

文/李心慈(女眾學部專一甲)
在法華禪寺兩場大活動中,我都參與活動組。除了前置與善後工作,常住特別安排我與另一位佛光青年擔任佛光之夜主持人,以及國際青年會議的司儀。
這是我首次擔任英文司儀,剛開始時,我很慌張地把所有內容先翻譯成英文,並緊抓時間複習,但是到了後面幾場,我已經可以十分鎮定地面對大眾,做逐步口譯了。這一路下來,除了體會到自己的英文能力還要再更進一層之外,在面對大場面與突發狀況時,也能運用平時的禪定功夫,緩和自己緊張的情緒。
佛光山人才輩出,其實還有更多人能夠勝任這項工作,但是常住願意給我這次機會,培養年輕的一輩,這是我最喜歡佛光山的地方。這次可以到法國參學,全要感謝師父上人的慈心悲願,讓我們有一個發揮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