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衛生與心身調節 |2013.07.20 語音朗讀 199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睡前四小時避免食用如咖啡的刺激性食物。圖/陳靜宜 睡前不宜做劇烈運動,傍晚運動則有助睡眠。圖/徐如宜 在睡覺前的一到兩小時,就得要結束工作,並做一些放鬆的事情,例如:聽輕音樂、整理床鋪,準備睡覺。 根據統計,踏進診間的失眠患者,其中有高達百分之四十的人屬於精神疾病相關的失眠。 失眠的人大多有容易緊張、沮喪的特質,除了擔憂生活中的各種事務,最典型的心理現象就是對睡眠的預期焦慮,經常在就寢時間開始擔心自己今晚一定睡不好,接著又過度擔心沒有睡飽及它造成的後果。 其實不論是失眠患者或是非失眠患者,干擾睡眠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就是「過度清醒的心身狀態」。所謂過度清醒的心身狀態,就是就寢時間到了卻無法入睡,整個人還處在白天的活躍狀態。 而要調整自己的心身狀況,好讓我們能在就寢前呈現最佳「預備入眠」狀態,就有賴於睡眠衛生和放鬆訓練。 建立睡眠好習慣 睡眠衛生講的是一個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做到的睡眠保養守則,而主要在於強調我們如何和生活中許多的環境因子互動,來讓自己的睡眠狀態更好。 ●睡前四小時避免食用刺激性物質:咖啡因是一個常見影響睡眠的物質,而許多食物中含有咖啡因,例如:咖啡、茶、可可、可樂、減肥藥等等,由於咖啡因的效力常持續數小時,睡前四小時內就不要再攝取含咖啡因食物。尼古丁為一刺激性物質,會造成身體釋放腎上腺素至血液中,使得身體亢奮而造成入睡困難且不易維持睡眠。至於酒精和前面兩者不同在於,酒精一開始作用可以快速誘導入眠,但是卻會造成睡眠結構的破壞,變得淺眠易醒。另外,盡量別空腹睡覺,但也別吃太飽。 ●傍晚運動:適當的運動量以及正確的運動時間,有助於睡眠的形成。許多失眠患者睡前做激烈的運動想讓自己趕快睡著,殊不知睡前激烈的運動會讓自己處於亢奮的狀態,所以要在就寢前至少兩小時完成運動。較理想的運動時間可以訂在傍晚左右,進行有氧運動,至少三十分鐘。 ●噪音、溫度、光線、床:臥室宜安靜,溫度合宜不要太熱,不需要太明亮,而如果是有輪班需求者可以試著拉上窗簾或是戴眼罩阻隔光線;至於床鋪的環境,原則上軟硬的程度可以看個人喜好。 學會放鬆訓練 放鬆訓練的目的在於:降低睡前的身心過度活躍,好讓體內的睡眠系統能幫我們逐漸入眠。在睡覺前的一到兩小時,就得要結束工作,可以開始做一些放鬆身心的事情,例如:聽輕音樂、整理床鋪,準備睡覺。這樣子規律且固定的慣性動作,是為了讓身體和睡眠建立起一個聯結和習慣。並且再配合放鬆活動,作為睡眠前的準備。 放鬆方式中包含了漸進式肌肉放鬆、腹式呼吸等幾種較常見的作法。這些方法的目的是讓自己能夠得到放鬆,只要找到適合的方式,就持之以恆地執行,讓放鬆成為自己的一個習慣。 ●肌肉放鬆:學習肌肉放鬆的訣竅,是首先要學會體會肌肉緊張時的感覺。因此,該階段的訓練內容包括收縮肌群,注意體會其緊的感覺;再放鬆肌肉群,體會鬆的感覺。練習時要平靜、緩慢、不要急躁;並選擇一個安靜而不受干擾的地方,閉眼練習。依序收縮手臂、額頭、臉部、咬合關節、肩膀、軀幹、腳,直至自己能夠感覺出每一個肌肉群產生的緊張,然後緩慢地放鬆,去體會放鬆的感覺。一般來說,每一個部位收縮約五秒,放鬆約十五秒,但這只是一個約計的時間,千萬不要因過度注意計時而分散了自己的意念。做法是先使肌肉緊張,注意體會緊張感,然後放鬆。 ●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一種能吸入最多氧氣的呼吸方法,並能刺激副交感神經系統,有助於放鬆、安定神經,首先讓自己處於坐著或躺著的輕鬆位置,雙手中指輕觸放在肚臍邊,試著緩慢用鼻吸氣,用嘴吐氣,以腹部的起伏帶動呼吸,看著雙手中指尖分開,就代表是氣吸進來了,接著再緩慢平穩地吐氣,如果注意到自己有些不舒服或頭暈,可以改變一下呼吸的頻率或深度。注意腹式呼吸的目的是在放鬆,如果注意到自己呼吸完沒有很舒服,可能需要注意是不是肌肉緊繃,或是呼吸的次數深度需再作些調整。 累積睡眠債 睡眠衛生與放鬆訓練能夠幫助睡眠的原理,就是根據調控睡眠的三大系統而來。失眠時,應該「累積睡眠債」,所以白天不宜躺床,但更要創造睡眠債,所以要在合宜的時間運動;如此「開源節流」便能創造理想的睡眠債。此外,失眠時也要「校準生理時鐘」;很多失眠患者為了能「早一點」入睡,刻意提早上床時間、或是賴床補眠的結果都會搞亂睡醒的節奏,撥亂生理時鐘。所以失眠時仍然要在合適的時間上床、起床。 失眠時更要能降低「清醒系統」的活性;失眠並非睡前才開始,失眠其實是一個二十四小時的病。失眠的人睡眠嚴重不足但卻又睡不著!因此,失眠可以視為是一個「過於清醒」的病。過於清醒造成睡意與清醒間的翹翹板兩端無法切換、僵持不下而造成失眠。睡覺前從事耗神的工作會增加清醒度,而睡不著時輾轉難眠卻又硬躺在床上會加重煩躁與清醒度。因此,睡前要練習放鬆,而睡不著時也不要硬躺,等到有睡意時再回去躺,這些技巧都可以有效緩和清醒系統的活性。 失眠是個常見的困擾,多數的失眠只是冰山一角,需要仔細的診斷方能對症治療。長期失眠的患者,往往會造成後續更嚴重的情緒、內分泌、心血管系統的問題。因此,一般民眾與短暫失眠患者,平日應多運用睡眠衛生與放鬆練習保持好睡眠。而慢性失眠的患者則須盡速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以保安康。 (摘自《健康,從睡眠開始!》,原水文化) 前一篇文章 戰勝失眠,夜夜都好眠! 下一篇文章 烹調不當 容易招來致癌物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4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5【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6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07【人間行者心】翁啟泰老菩薩 奉行一師一道2025.05.0408【特搜啟示】2025.05.0409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10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聊聊心裡事】「我們」加起來,不只一個答案居家照護不踩雷 傷口好得快【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中醫專欄】良藥苦口嗎? 甘口的也是良藥喔!【養生達人】蔡珮蓉復刻阿爸點心鋪 幸福甜食無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