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生樂活主張 嚴云農 要先活才能樂 杜晴惠 |2013.07.20 語音朗讀 576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一向認為作品就是代表著「自己」,並且深刻了解在媒體前談論每一言、每一語會無形間發散影響力,面對「六年級生樂活主張」主題,嚴云農很謹慎地回答,「要先讓自己活下來,才有可能樂。」圖/嚴云農提供 《海角七號》的音樂是當屆金馬獎大贏家,圖為嚴云農和榮獲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配樂獎的作者呂聖斐(右)、駱集益(左)。圖/嚴云農提供 喜愛寫作的嚴云農希望以「窮和尚」的願力,堅持創作之路。圖/嚴云農提供 十多年來發表超過三百首歌詞的知名作詞人嚴云農,膾炙人口的作品包括電影《海角七號》主題曲〈無樂不作〉、〈國境之南〉,以及金曲獎年度最佳歌曲、由蔡依林演唱的〈大藝術家〉。他也跨界寫小說,《賽德克.巴萊》拍攝成電影前,小說由他執筆,今年他終於出版籌備三年的首部原創小說《妹至帖》,想一輩子從事文字工作的嚴云農說,所謂樂活,就是要先讓自己活下來。 一向認為作品就是代表著「自己」,並且深刻了解在媒體前談論每一言、每一語會無形間發散影響力,面對「六年級生樂活主張」主題,嚴云農很謹慎地回答,「要先讓自己活下來,才有可能樂。」 之所以嚴肅以對,是因為他的生活在一般孜孜矻矻過日子的人眼中,實在有點算不出規律,「可能連我的家人都不知道我在做甚麼,每天就看我睡到自然醒,在家總是在聽歌、看書,出門就和朋友聊天聚會,一副無所事事的樣子。」然而,這些看似「無用」之事,卻是他累積能量的方法,他說,「其實我的每一首歌詞,就是寫一個故事,所以我無時不處在聽故事、說故事的狀態……。」在臉書上經常「義正辭嚴」的他,私底下其實是個善於傾聽的朋友,天生對於「人的故事」有著極好的嗅覺和同理心,「最後我身上累積了太多別人的祕密,其實壓力也是挺大的。」他幽默地說。 為自由預作準備 就像許多特技表演者都會事前聲明,自己有練過,小朋友請勿模仿,走專業作詞人這條路,其實並不容易。「作詞其實是為人作服務!」嚴云農謙虛地說,要配合的事情實在太多,像是製作人的概念想法、歌手的背景風格、流行文化的趨勢,知道狀況還能溝通,碰上寫好才能決定「方向」的,除了時間緊迫,一改再改是常有的事。 非音樂科班,大學讀的是地政系,為何一腳踏進創作歌詞的路,嚴云農說,只因為從小喜歡聽歌,尤其喜歡每首歌的歌詞意境,他舉羅大佑的作品〈現象七十二變〉為例,「黃花崗有七十二個烈士/孔老夫子有七十二個弟子/孫悟空的魔法七十二變/我們又等到民國七十二年/歲歲年年風水都在改變……」當初他一聽到時就深深為歌詞內容所著迷,「短短一首歌,寫盡民國七十年代台灣的社會變化,真是令人佩服。」 從那時起,對文字很敏銳的他,試著自己寫詞,幾年之間竟也累積到一定的數量與品質,讓他一搬出作品就被人相中簽約。嚴云農說,父母並不會縱容他,也不認為作詞可以成為工作,但一心一意想做自己最愛的事,他開始預作了許多準備,包括財務自主。 他說自己是巨蟹座,對於「錢財」很容易有不安全感,因此,即便就讀國立政治大學時,因參加金弦獎認識資深音樂人丁曉雯,還進一步簽約成為作詞人,但大學一畢業,他還是不敢直接跳進「唱片圈」裡。 為了累積日後能「自由工作」的基金,他想辦法打工增加收入,甚至當兵時他自願簽約多當半年兵,每天省吃儉用。退伍後,因緣際會到福茂唱片、有魚音樂擔任唱片企畫,策畫范瑋琪、周蕙、蘇永康等人的專輯,領著固定薪資,繼續一點一滴壯大自己,才總算存到人生第一桶金。 能進入唱片公司工作,其實羨煞許多不得其門而入的社會新鮮人,但工作幾年後,他還是發現,文字創作才是他的最愛,寫詞是他最想做的事,他無法違背意願而單純的只是工作著。 為最愛付出努力 每年定期做台灣消費者生活型態、消費行為調查的「東方線上」和國內幾家財經雜誌,都曾針對「六年級生」的生活樣貌做過採訪與調查,發現六年級生是崇尚多元價值的一代,善於經營生活風格,注重品味細節,能運用各類資訊工具,蒐集各類資訊,也勇於發表個人意見,在工作上不同於上一代以攀登「社會地位」作為人生成功的價值。 嚴云農說,他的幾個好友都像他一樣,從來不需要固定上下班,忙起來很忙,閒散的時候也很散,但都「活得挺好的!」他口中的朋友和他有共同的特質,都是擁有專業能力,做自己擅長或喜愛的事,如同他所說,人生很簡單,「選擇一分自己最愛的工作,然後為這分『最愛』一直努力。」從發表〈我要的幸福〉嶄露頭角至今,十多年來累計發表超過三百首歌詞,在唱片圈小有名氣,也算是他對職業生涯負責的證明。 一瓶一缽 前往創作南海 羅大佑創作〈現象七十二變〉的民國七十二年,嚴云農才八歲;整整二十五年後,隨著電影《海角七號》刷新台灣電影史上票房紀錄,連八歲孩子也能隨著音樂旋律,和歌手范逸臣一起〈無樂不作〉,「當天是空的地是乾的/我要為你倒進狂熱/讓你瘋狂讓你渴/讓全世界知道你是我的/天氣瘋了海水滾了/所以我要無樂不作/不要浪費每一刻快樂/當夢的天行者……」成了新世代快樂心境的最佳描寫。 嚴云農說這首歌詞當初是揣摩電影角色「阿嘉」闖蕩音樂圈心情所創作的,但細細咀嚼「想做吞大象的蛇/不自量力說真的又有何不可/我想寫歌……」何嘗不是嚴云農個人的心路歷程。 今年五月,他出版醞釀籌備三年的原創小說《妹至帖》,他引用清朝文學家彭端淑的〈為學一首示子姪〉中兩位和尚到南海的故事,說明自己立志朝「創作南海」出發:「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他說自己從沒經歷過任何文學獎的磨練,單純只是想寫、愛寫,猶如那不自量力的窮和尚,只憑著一個裝水的瓶子、一個盛飯用的缽就想遠颺,「關於寫作這事,我明瞭自身的不足……也希望自己能持續創作,而那些在此時此刻還寫不出的故事,到了明天,到了後天,只要夠堅持,也許她們就會願意來我筆下一聚也說不定。」他在〈後記〉中寫道。 產業流行跨界合作,教育流行跨界學習,在唱片界歷練十多年的作詞人嚴云農,一腳跨進傳統文學圈,將產生何種化學變化尚未可知,但從小說編輯形式上,仍可感覺他與其他作家不同之處,像是以不同字體標示故事場景,「整本書有四種字體,有些字體特別標示出來代表回憶……」寫小說的同時,他已想到未來電影或戲劇的可能性。 一言一語 不要隨意相信 經常在臉書發表對於各種時事看法的嚴云農,辛辣言詞中有其獨立思考,就像他七月初寫著,「一個中國運動員不認同台灣是個國家沒關係,因為台灣不會因為誰的不認同而變得不是個國家!就跟以前我們指著那一葉不復存在的秋海棠,說那是中華民國一樣,昧於事實,永遠只是瞎說。」近日他說:「憤怒模式該終結了,憤青,不如奮青。那怕是被視為糞青!」朋友讚嘆是值得裱褙起來的名言。 或許是因為本人的鮮明個性,也因為自創與眾不同的職業道路,邀約他演講的單位大多希望以他成功的經驗來激勵學生。但他卻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擁有自己的道路,複製成功經驗無法確保繼續成功。他在六月底刊出的專欄文章中寫道:「試想,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是律師、博士、醫生,那個世界還有什麼樂趣可言?如果台上的人說的話永遠是對的,那人類文明也應該在『老師』這個職業出現的第一天就完美了,不是嗎?」 八月初,他將與知名小說家李昂、郝譽翔、東年等人一起為全國巡迴文藝營「小說組」的學生上課,面對小說家前輩,他慎重地說,小說課程應分兩種方式,一種是創作分享;另一種是專業小說技巧,他充其量只能作為新手分享經驗。 而在上課時,他希望能給予喜愛文學的孩子一個衷心的建議,寫自己有感覺、有熱情的故事,因為任何作品表達的是自己的價值觀,而且在創作之前,應該先修練的,就是「自己」。 前一篇文章 文學.宜蘭.創意城 下一篇文章 曹銘宗 行三心二意生活禪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巾幗不讓鬚眉——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2025.04.25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5吃蔬果補膳食纖維 助腸道代謝防發炎2025.04.2506【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2025.04.2507蝙蝠倒掛睡覺有祕密2025.04.2508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9【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10【第十七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篆隸楷組參獎2025.04.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王國權三代同心守護一畝田保留珍貴自然資產蘇慕容 有機 讓更多生命擁有幸福顏志文 人生勇於嘗試 樂在音樂布施陳維滄 人生下半場 追尋藝文夢 彎腰樂當環保義工 作者其他文章【寫書人】 蔡詩芸 用漫畫記錄校園點滴【寫書人】 鄧惠文 緊握人生選擇權《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閱讀作家】張曼娟 自在做個溫柔氣派的大人《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 自己》【寫書人】 阮光民 書寫柑仔店的記憶 《用九柑仔店》院線片《北極上學趣》這樣的教育我們不要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方洪波 常保清明 未來趨勢看得更透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