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與書法】  唐太宗的 晉祠銘

文/陳俊光 |2013.07.11
4476觀看次
字級
盤龍的碑額中間,有一處圭形之地,刻有「貞觀廿年正月廿六日」的飛白書體,摘錄「觀」字(如左圖)。

李唐的興亡,與晉祠息息相關。

晉祠,是祭祀西周唐國諸侯姬虞(周武王姬發的幼子)的祠堂,創建於西周。李淵、李世民父子起兵於太原,曾禱於此祠。

唐朝政治穩定之後,太宗於貞觀二十年再臨此地,酬謝姬虞神恩,隔年作此銘文並立碑紀念,稱之為〈晉祠銘〉。

這座碑雕飾極為華麗,雄奇的螭首是其特色。

碑額有雙龍盤結,左右各一,龍首均向下俯視,凜然不可以侵犯。

盤龍的碑額中間,有一處圭形之地,刻有「貞觀廿年正月廿六日」的飛白書體,摘錄「觀」字(如左圖)。

飛白書體是漢代蔡邕所創,他觀鴻都門的工匠,用帚子蘸白粉刷字而受到啟發。

運用枯筆書寫,走筆時會出現如絲的平行線,餘白的線條彷彿油漆的刷痕,故名飛白書體。

唐太宗以飛白書體寫碑額,他是首創,僅此九字傳世,所以彌足珍貴。

碑額一般都是以篆書題記,他似乎是天生反骨,不因循舊習。

太宗喜反,能破也能立,不但破了碑額用篆書的習慣,也破了碑文用楷書或隸書的習慣,改以行書字體刻成碑,此銘是首次創立,存世最早的行書碑文。

這是太宗傾力之作,他對王羲之書法心摹手追,銘文中有許多王書的筆姿,例如右圖「可極」,連綿的行書走筆,明快的映帶線,提按的筆趣,所呈現線條的起伏變化,有王書明顯的特徵。

碑石雖尚在,但頗多漫漶,已形神俱敗,僅能推想當年的那股勁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