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與書法】 唐太宗的 晉祠銘 文/陳俊光 |2013.07.11 語音朗讀 452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盤龍的碑額中間,有一處圭形之地,刻有「貞觀廿年正月廿六日」的飛白書體,摘錄「觀」字(如左圖)。 李唐的興亡,與晉祠息息相關。 晉祠,是祭祀西周唐國諸侯姬虞(周武王姬發的幼子)的祠堂,創建於西周。李淵、李世民父子起兵於太原,曾禱於此祠。 唐朝政治穩定之後,太宗於貞觀二十年再臨此地,酬謝姬虞神恩,隔年作此銘文並立碑紀念,稱之為〈晉祠銘〉。 這座碑雕飾極為華麗,雄奇的螭首是其特色。 碑額有雙龍盤結,左右各一,龍首均向下俯視,凜然不可以侵犯。 盤龍的碑額中間,有一處圭形之地,刻有「貞觀廿年正月廿六日」的飛白書體,摘錄「觀」字(如左圖)。 飛白書體是漢代蔡邕所創,他觀鴻都門的工匠,用帚子蘸白粉刷字而受到啟發。 運用枯筆書寫,走筆時會出現如絲的平行線,餘白的線條彷彿油漆的刷痕,故名飛白書體。 唐太宗以飛白書體寫碑額,他是首創,僅此九字傳世,所以彌足珍貴。 碑額一般都是以篆書題記,他似乎是天生反骨,不因循舊習。 太宗喜反,能破也能立,不但破了碑額用篆書的習慣,也破了碑文用楷書或隸書的習慣,改以行書字體刻成碑,此銘是首次創立,存世最早的行書碑文。 這是太宗傾力之作,他對王羲之書法心摹手追,銘文中有許多王書的筆姿,例如右圖「可極」,連綿的行書走筆,明快的映帶線,提按的筆趣,所呈現線條的起伏變化,有王書明顯的特徵。 碑石雖尚在,但頗多漫漶,已形神俱敗,僅能推想當年的那股勁勢。 前一篇文章 【二十四節氣】小暑 下一篇文章 【談古說今】 由一首唐詩想起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3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4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5【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6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7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08推廣兒童歌仔戲 鄉村巡演明開跑2025.10.3009習川會今登場 台海議題受矚2025.10.3010以控哈瑪斯違反協議 再空襲加薩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翰墨天地】說事後話猶恐當局者迷【古堡麗影】倫敦塔:英國千年歷史活教材【書藝心語】失去未必是禍【大江南北】道法自然千年聖境:河南老君山【民俗資產】 山林守護者:阿里山受鎮宮【課本沒有的歷史】 孤軍營裡的疑案 作者其他文章【帝王與書法】 同治皇帝墨跡【帝王與書法】 咸豐皇帝書聯【帝王與書法】 皇十一子 永瑆楷書對聯【帝王書法】 清皇室的書畫收藏 《秘殿珠林》(三)【帝王書法】 乾隆帝御書房 —三希堂【帝王書法】 明室後裔八大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