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與書法】 唐太宗的 晉祠銘 文/陳俊光 |2013.07.11 語音朗讀 447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盤龍的碑額中間,有一處圭形之地,刻有「貞觀廿年正月廿六日」的飛白書體,摘錄「觀」字(如左圖)。 李唐的興亡,與晉祠息息相關。 晉祠,是祭祀西周唐國諸侯姬虞(周武王姬發的幼子)的祠堂,創建於西周。李淵、李世民父子起兵於太原,曾禱於此祠。 唐朝政治穩定之後,太宗於貞觀二十年再臨此地,酬謝姬虞神恩,隔年作此銘文並立碑紀念,稱之為〈晉祠銘〉。 這座碑雕飾極為華麗,雄奇的螭首是其特色。 碑額有雙龍盤結,左右各一,龍首均向下俯視,凜然不可以侵犯。 盤龍的碑額中間,有一處圭形之地,刻有「貞觀廿年正月廿六日」的飛白書體,摘錄「觀」字(如左圖)。 飛白書體是漢代蔡邕所創,他觀鴻都門的工匠,用帚子蘸白粉刷字而受到啟發。 運用枯筆書寫,走筆時會出現如絲的平行線,餘白的線條彷彿油漆的刷痕,故名飛白書體。 唐太宗以飛白書體寫碑額,他是首創,僅此九字傳世,所以彌足珍貴。 碑額一般都是以篆書題記,他似乎是天生反骨,不因循舊習。 太宗喜反,能破也能立,不但破了碑額用篆書的習慣,也破了碑文用楷書或隸書的習慣,改以行書字體刻成碑,此銘是首次創立,存世最早的行書碑文。 這是太宗傾力之作,他對王羲之書法心摹手追,銘文中有許多王書的筆姿,例如右圖「可極」,連綿的行書走筆,明快的映帶線,提按的筆趣,所呈現線條的起伏變化,有王書明顯的特徵。 碑石雖尚在,但頗多漫漶,已形神俱敗,僅能推想當年的那股勁勢。 前一篇文章 【二十四節氣】小暑 下一篇文章 【談古說今】 由一首唐詩想起 熱門新聞 01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2退休之後2025.05.0103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6【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7【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08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9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10【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遺澤流風】 碧霞宮與岳飛信仰【近未來之形:2025青藝獎典藏作品巡迴特展】 青藝之光【翰墨天地】 煩惱皆因強出頭【走讀城鄉】 富邦美術館: 信義鬧區的藝術中心【島嶼拼圖】千年古村落 ──金門陽翟老街【撫今追昔】千僧齋與千僧鍋 作者其他文章【帝王與書法】 同治皇帝墨跡【帝王與書法】 咸豐皇帝書聯【帝王與書法】 皇十一子 永瑆楷書對聯【帝王書法】 清皇室的書畫收藏 《秘殿珠林》(三)【帝王書法】 乾隆帝御書房 —三希堂【帝王書法】 明室後裔八大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