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活更美好--友善城市創意設計風潮正發酵! 李祖翔 |2013.07.06 語音朗讀 176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由左至右)Listening 福利請聽共同創辦人陳柏儒、交大數位創意與行銷策略實驗室團隊及計畫主持人林崇偉、台北市文化局局長劉維公(右四)、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唐峰正、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及多扶事業執行長許佐夫,對友善城市充滿期待。圖/數位時代、台灣索尼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Shopping Design》設計採買誌總編輯李惠貞。 圖/數位時代、台灣索尼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台北市文化局局長劉維公。 圖/數位時代、台灣索尼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 圖/數位時代、台灣索尼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多扶事業執行長許佐夫。 圖/數位時代、台灣索尼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專題報導/記者李祖翔 上周六「台北市申辦二○一六世界設計之都專案辦公室」推出了「Design+世界工業設計日特別場」的講座,邀請《Shopping Design設計採買誌》、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交大數位創意與行銷策略實驗室、多扶事業、listening福利請聽和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在松山創意園區分享友善城市的設計,指出要貼近弱勢需求的設計,不只涵括生活用品,還可從程式、APP、交通、制度改革和「創造不可能的可能性」等面向著手,讓聽眾大呼過癮。 分享台灣的不老精神 《Shopping Design 設計採買誌》總編輯李惠貞開場破題,以「最好的設計是從生活出發」點出講座的主旨。 台北市文化局長劉維公則說,爭取世界文化設計之都,不是為了讓台北變得更好看,而是想讓城市更加友善,適合居住,無論營利或非營利的組織都可以透過提案,申請補助。 講座中,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分享友善城市的「軟體」部分,提及弘道在二○○七年發起的「不老騎士」活動發酵至今的影響力。她說,弘道目前服務四千名長輩,覺得長輩不只要被照顧,還要思想活化,「不老騎士」活動至今,長輩的生活變得忙碌,更樂在其中! 而以機車環島的不老騎士團誕生,起因於一名八十七歲老人會會長的請求,後來擔任騎士團長的阿公說:「年紀過了八十歲其實很可怕,整天閒閒的沒事可做。」如今十七位阿公、阿嬤組成的騎士團,四位已離開人世,但其餘的十三人還在他們的生活圈各自活躍著,「今年八月,我要帶他們去美國,把台灣的不老精神分享出去!」 讓不可能的變為可能,弘道要打破限制,他們主打的「建康活力秀競賽」,已是全國阿公阿嬤組隊參加的一項重要活動。有洗腎的長輩因為參與活動,人變得愈來愈健康;不老棒球又是一創舉,不老棒球隊目前有四支,去年組起聯盟,開始了積分賽;不老戰士營,從最初的陸軍到去年的海軍,今年將邁向空軍服役的體驗,結束時,無論「役男、役女」都可以收到一張退伍令;仙角百老匯則是最新的舞台秀,去年已在台北小巨蛋演出,今年他們還要號召千名阿公、阿嬤,穿比基尼去墾丁,參加不老比基尼嘉年華。 一個小創意改變世界 而講座最令人茅塞頓開的分享,是多扶事業的演說。多扶是國內第一家做輪椅交通接駁的公司,有台灣最大的復康巴士,升降平台也是最大的,無論電動車或有頂篷的代步車都可以上去,他的一小步,改變了世界,受到交通部的肯定。 多扶執行長許佐夫為輪椅走上復康巴士制定出統一流程,並能提供全年、二十四小時無休服務。「我本來是拍紀錄片的,創業是因為外婆摔傷後需要交通工具,卻發現沒有殘障手冊就不能申請政府的資源!難道臨時受傷的人就寸步難行了嗎?」 在台灣,有一百一十萬人領有身障手冊,平均一天一百人爭一輛復康巴士,台北則約五百人使用一輛,身障者要使用都競爭激烈,何況突發性需求者?「有朋友笑我,他大概要等三十年後、老了才會使用我的服務,結果沒幾天就訂了一個月,因為出了車禍、骨折,當他坐上輪椅後,沒有一輛車可以戴他去醫院或上班。」 能從兩輛車擴展到去年的十五輛,是因為多扶打出無障礙的「total solution(全方位規畫服務)」,「別以為我們只是把一個人從A送到B,沿途的無障礙設施、餐飲的便利性,如長者需要細碎的食材,全都要考量好!」 為不便者打造方便 在沒親身體會障礙者的不便前,不會察覺這個城市是為健康人打造的,「以健康人為中心的社會,絕對不是健康的社會!而受傷的外婆、懷孕的太太、雙胞胎的寶寶,天哪,他們在這個城市難以生活!」這讓許佐夫重新思考,為什麼社區包遊覽車去玩,裡頭沒有坐輪椅的?看電影,左右都沒有身障者?媽祖遶境,也沒有行動不便的老信徒跟著?因為他們沒有交通工具和環境可以使用,就習慣性地被忽略。 新的時代應該意識到,「只有障礙的環境,沒有障礙的人。」為不同的人著想不會沒有利益!如多扶讓身障者去欣賞電影,但必須交對電影院交通、影片欣賞等看法,此舉不受電影業認同,直到他們發現網站點閱率提高三倍,才驚覺高度倚賴三C產品的身障者,是最好的訊息傳播者! 走在路上,許佐夫觀察到近年不斷增加的、公園入口處的圍欄,本意是阻止機車進入、干擾行人,後來漸漸被思考它的美觀性,開始從外觀去演進,儘管仍留有空間給輪椅族出入,卻強調身障者必須「坐一樣規格的輪椅、不能有看護在一旁推著、頭要歪到一個方向才能進去,因為設計時沒考慮到不同輪椅族的實際狀況。」 如果環境是友善的,身障者不會被歧視。許佐夫笑說,有次與一群輪椅族去體會無障礙旅遊,途中發生了爭執,當下他們不客氣地說:「你這個『直立人』不會懂我們在想什麼!我深刻體會到被歧視的滋味,恨不得買輛輪椅就坐下去。不過這也讓我發現,原來友善的互動不是只會說請、謝謝和對不起,而是跟他們用一樣的角度去看事情。」 前一篇文章 用科學、創意與知識守護地球 下一篇文章 創意與時尚混搭 用真誠故事行銷公益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3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4榮譽勳章博物館 訴說得主英勇故事2025.05.0805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6社論--關稅談判須公開透明2025.05.0807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8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09【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10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歲末一役 公益團體拚了!新年小願望 愛心大眾能滿足林妏憶 以傾聽記錄生命用故事助人 作者其他文章家扶無窮世代計畫 5千萬元缺口待補 憂YTR倡偏方 陽光急闢謠:燒燙傷快「沖冷水」2022金扶獎頒獎 賴清德勉勵5位自立「家扶兒」淨灘、立槳到吃素 培力園帶孩子體驗生活新風貌讓愛流動 祖父母為己立傳邀祖父母為自己立傳 壯世代讓家庭的「愛」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