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咀嚼、深呼吸 從齒健康

文╱記者陳玲芳 圖╱趙哲暘醫師提供 |2013.06.29
4446觀看次
字級
吃飯時如果能細嚼慢嚥,除了能避免肥胖,還可維護牙齒的健康。圖/陳瑞源
當我們深呼吸時要用鼻子吸氣,吸到使得胸部及背部擴大,吐氣時也要用鼻子吐氣。 圖╱趙哲暘醫師提供
當養分與氧氣無法透過血液運輸到末梢,牙齦溝就會產生讓厭氧細菌滋生的環境,進而破壞牙周。 O2與養分可運輸至末稍 O2與養分無法運輸至末稍 圖╱趙哲暘醫師提供

從齒健康關鍵1多咀嚼


所謂「嚼湯喝飯」,是指湯水和飯菜入口應盡量咀嚼,讓嘴裡的唾液與之融合,分泌「消化」,使飯菜化為細漿,自然順暢地吞下肚。嚼湯喝飯之理,來自中國古代文明,亦即民間「細嚼慢嚥」的咀嚼與吞嚥方法。

全人牙科專家趙哲暘醫師指出,現代人因為工作繁忙,吃飯時往往囫圇下肚,連好好咀嚼的時間都沒有。要顧好腸胃,大家都知道要「細嚼慢嚥」,只是平日工作忙碌、生活節奏快速,總是以「我哪有時間慢慢咬」為由,始終不願意試著做做看。

確實,忙得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了,怎麼可能還細嚼慢嚥?放棄是很簡單的,但造成的破壞卻無法挽回,等到覺悟時,又非一朝一夕可以補救,豈不是得不償失?

寧可少吃 不可少咀嚼

牙醫師趙哲暘建議大家,再忙也要靜下心來細嚼慢嚥,吃一口算一口,寧可少吃幾口,也不要為了快點吃完整個飯盒而放棄了自己的健康。

「在細嚼慢嚥的同時將自己的呼吸調勻、姿勢調正、情緒也放下,讓食物被細細咀嚼成湯汁後再慢慢吞下,既能獲得美味也獲得身心靈的健康。」

經過多年的臨床治療,趙哲暘醫師深知:補過的蛀牙更容易再蛀,一來修補過的牙齒遠不及原來一體成形的牙齒堅固,二來則是導致蛀牙的真正原因並未根除(時常任由飲料、零食直接酸化牙齒,或是狼吞虎嚥造成胃食道逆流),因此,他更強調「正確咀嚼」的重要性。

一位媽媽問趙醫師:「我的小孩怎麼養就是這麼瘦,是不是牙齒有什麼問題?」趙醫師請她回去觀察孩子的便便,她下次一來就跟趙醫師說她知道原因了,因為仔細觀察,才發現孩子的便便裡飯仍然一粒一粒,菜仍然一小塊一小塊,毫無消化的跡象。於是,趙醫師跟她分享了以下方法,這個方法不只針對小孩,大人也應該如此。

「這個方法強調的是養分的吸收。每餐飯第一口飯練習咀嚼五十到一百下,直到食物變成食糜,幾乎變成湯汁一樣才慢慢吞下肚子;每一口飯都一樣這麼做,不易咬碎的肉類與青菜則要減量,不要邊咬邊吞、不要急著咬急著吞、更不要邊吃邊講話,這些都是預防疾病的基礎。」

正確喝水 可潔牙放鬆

現代人大多外食,飲食較難控制,不妨檢視自己排便完有沒有沾黏在馬桶裡,有的話就代表身體不健康。「咀嚼可以促進副交感神經亢進,避免身體過度焦躁,將食物咀嚼磨碎,身體才好消化吸收。」

趙哲暘醫師也點出現代人有兩個關於喝水的大問題:一是水喝太少,腸胃不好的人喝水更少,口內酸性自然容易偏高,口腔與肺部疾病自然也會比較多;二是水喝太急,俗話說「滴酒傷肝,斗酒傷胃」。斗水也會傷胃,喝水時一飲而盡,咕嚕咕嚕地喝,大量的水沖刷胃壁,胃酸便會急著分泌,不僅對於水分的補充沒有幫助,更會影響腸胃健康。

他提醒,飯後不可立刻刷牙,宜先以水漱口,讓口中酸鹼值回復中性。或含一口水咬一咬,和唾液混合後再吞下去,可以中和口中酸性,降低牙齒酸蝕風險。口水有足夠的鈣與磷提供牙齒自我修復的能力,所以盡快讓口內酸鹼值恢復接近中性,是減少蛀牙的不二法門。

因此經常喝水、正確喝水與每日定時做好牙齒清潔工作,千萬不可馬虎。趙醫師建議:「每小時含一口水,輕輕咬十到二十下後慢慢吞,順便提醒自己放輕鬆。」


清潔口腔的第一步


1.減少甜食與飲料:這樣就能避免高酸性食物對牙齒的酸蝕與破壞。

2.細嚼慢嚥:有助腸胃消化,也可以避免胃食道逆流造成牙齒的二次傷害,加上細嚼慢嚥可以分泌出足夠的唾液,裡面有足夠的鈣、磷等礦物質可以協助修補牙齒。

3.自體清潔:咀嚼是牙齒磨碎食物,同時也是食物幫忙擦亮牙齒的時間,所以咀嚼食物是清潔牙齒的第一關。

4.閉口咀嚼:閉著嘴巴吃飯,可以讓臉頰和嘴脣肌肉協助摩擦清潔牙齒,也可以強化鼻呼吸,促進自體免疫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