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雕 我行我塑 郭士榛 |2013.06.08 語音朗讀 222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鋁線可以變成耳環、項鍊,甚至可以創作出其他各式各樣、多采多姿的設計和創意。圖╱黃安福、楊海茜、葉昌玉提供鋁線可以變成耳環、項鍊,甚至可以創作出其他各式各樣、多采多姿的設計和創意。圖╱黃安福、楊海茜、葉昌玉提供鋁線可以變成耳環、項鍊,甚至可以創作出其他各式各樣、多采多姿的設計和創意。圖╱黃安福、楊海茜、葉昌玉提供 楊海茜巧手 鋁線變藝品 ■鋁線可以變成耳環、項鍊,甚至可以創作出其他各式各樣、多采多姿的設計和創意。 海貓工房藝術家楊海茜有著一雙巧手,二○○四年成立海貓工房,從事布藝、手工飾品、鋁雕教學及創作。最後衷情於鋁雕,十一年前,有一次她受邀到台中中友百貨舉辦活動,楊海茜不喜歡別人送來的花架,情急之下買了鋁線自己編,開始只覺好玩,並不了解鋁線材質,卻沒想到擺出來的花架非常好看,並受到讚賞,使她一腳就踏進鋁雕工藝。 楊海茜表示,鋁雕是值得推廣的一種工藝,「很多來找我學習的人,開始很沒自信,但往往都能在學習中找到自信,並在小小的創作中找到自我。」 「鋁線質地軟硬適中,可朔性極高,因此成為很棒的雕塑線條的材料,既可展現無限創意,又能美化生活,成品都是美感兼具實用的工藝品。」楊海茜說。鋁線到她手裡馬上能變出飾品,計有項鍊、手機吊飾、腳踏車、重型機車等飾物,她認為,學習鋁雕最難不是去了解鋁線的屬性,而是如何培養自己的設計構圖、空間概念,及學習時的耐心和毅力。 一般認為鋁線工藝的歷史,是從十七世紀的斯洛伐克開始的。楊海茜說明鋁雕起初是製作簡單的生活雜貨,之後漸漸朝富裝飾性的器物發展,最後在巴黎、紐約等藝術家活躍的都市裡傳播開來。到了現在,古董風的鋁線雜貨博得了廣大人氣。 海貓工坊,名稱來自女主人楊海茜的小名「海貓」。自從投入了鋁雕藝術的世界,最喜歡將自己作品運用到園藝中,不僅可裝飾花束、裝飾品,由於淋了雨也不會生鏽,使園藝有著大突破。用鋁線布置家,一定要看環境,古樸型的家最適合鋁線搭配。 玻璃大師黃安福 綠能工藝做環保 ■二十一世紀為「環保」世紀,全球各國政府無不致力於「垃圾減量」與「資源回收再利用」。 玻璃也能再生!台灣玻璃大師黃安福表示,玻璃是天然惰性物料,不透氣、不溶解,不釋放化學物質和起變化;晶瑩通透又堅硬耐用,是安全美觀的容器。 不論是用玻璃瓶盛奶給嬰孩使用,安全可靠;玻璃樽盛載的食物和飲料,保持原汁原味;玻璃盛載酒或醋,質味經年不變。「總的來說,使用玻璃容器,生活中安全又健康。」 一九八七年,開始投入個人藝術創作的黃安福說:「廢玻璃是一種再生原材料,再利用可以降低能耗和生產成本,節約資源,減少環境汙染;同時,再利用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將進一步促進玻璃技術的發展。」 黃安福指出,台灣現已把回收的廢玻璃「再生利用」變成一顆顆晶瑩剔透寶石般的環保建材,是全球獨一無二的產品。 亮彩琉璃的發明,在建材市場中,以寶石的風采,可以鋪路、貼牆面、綜合建築,掀起建築業新風潮,可以達成環保資源的任務。 擅長使用實心雕塑法的黃安福,將玻璃在高溫下化為流動的熔液,用雙手轉拉,利用拉、擠、扭、捏等技巧,把玻璃變幻作他所鍾情的動物、花卉、昆蟲等為主題。 黃安福認為,玻璃創作有兩種內涵,一個是化工方面,一個是美學層面。化工指的是,創作者需了解玻璃的物性、材質變化,才能用適當的手法呈現出想傳達的作品。 至於玻璃創作的美學層面,黃安福說:「配料、技術面,任何人用心學早晚都能學會,但美學經營部分,可就要看個人天分和努力了。如何去構造作品的明暗、遠近觀感,以及肌理結構,非常重要。」 為了傳承、發揚玻璃產業,及推動綠能玻璃工藝,黃安福積極投入教學工作,在教學中發現學生的潛力,他認為只要做好人才培訓,玻璃工藝未來的發展空間無可限量。 葉昌玉推廣紙浮雕 賦予傳統技藝生命力 ■一九九九年,紙雕藝術家葉昌玉首次接觸紙浮雕作品,就愛上它的細緻與美麗,真正開始學習紙雕,是她五十七歲時。她不但拿到美雅士浮雕美術館的師資證照,退休後更推廣、教學紙浮雕藝術。 葉昌玉指出,歐式立體紙浮雕,發源於十六、十七世紀的歐洲,當時是民間藝術,人們為美化自己生活,就將平面圖形,型刻成立體雕藝,營造出深淺遠近不同的層次感受。 這些平民生活藝術品,放置十多年都不會變壞,引起宮廷中人的興趣,便引進歐洲宮廷裝飾生活,做成生活設計品。 葉昌玉指出,紙浮雕是非常精細的手工藝,一件作品常需耗上數月時間才完成,原理就是用多張相似的圖,剪裁出所需的部分,再逐一將雕好的圖片黏貼,將平面的景象變成立體有層次的作品。 葉昌玉工藝純熟精練,秉持手「敢動」,心「感動」之理念,認為創意來自用心思考,若將要素結合創新思維,就能不拘泥於過往的創作形式,以巧手呈現紙雕新面貌。 葉昌玉先前都是使用外國的圖片做紙雕,有一天想到,為什麼不能用中國的山水畫,或是台灣藝術的作品,於是開始使用中國古畫做創作,二○一一年更與台灣攝影大師謝其煚合作,將消逝的傳統行業照片,藉由紙浮雕創作,重新把傳統技藝賦予生命力。 葉昌玉老師說:「我把傳統技藝從記憶封存的地方取出來,再用我紙浮雕的手藝把它再度呈現,讓大家看到,我們先民如何蓽路藍縷,如何刻苦耐勞。」葉昌玉鼓勵想做紙雕者,只要帶著一分熱愛,耐心地一刀一刀去刻,完成時看到作品,好像就是一種回饋,很有成就感。 達人帶路 ●黃安福:安福玻璃雕塑室(新竹市高峰路386巷100弄19號) ●楊海茜:海貓工坊(嘉義縣竹崎鄉義仁村10鄰8號) ●葉昌玉:聯園藝文工作室(苗栗市大同路8巷1號) 前一篇文章 纖維樹語 樹皮包熱銷 下一篇文章 心靜自然涼 炎炎夏日 悟出清涼法味 熱門新聞 01【斗室有燈】老男冒險記2025.11.1402【經典新話】歸亞蕾 超越世代傳奇影后2025.11.1503【詩】遊園地.競馬場2025.11.1704【大師身影】 曲歌繞梁: 弘一大師李叔同(下) 2025.11.1405【營養專欄】掌握五原則 輕鬆控糖2025.11.1506法華禪寺 彩繪燈籠2025.11.1507佛光山頒三好助學金 鼓勵學生安心學業2025.11.1408【海闊天空】濟州島旅記 解鎖美景美食2025.11.1509落葉刺繡 巴西百鳥寫真集2025.11.1710慢性發炎易罹癌、失智 葡萄、花椰菜修復細胞2025.11.14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貧僧有話要說一說 我還是以「貧僧」為名吧!三好沙彌 變變變動手做.樂趣多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活動地圖讀好書.吃好食.最安心花媽蔬食.樂活高雄 作者其他文章楊景翔 考上大學終於翻轉命運王金櫻如今唱戲為藝術王心心再創南管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