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學習與災難相處

 |2013.05.20
1843觀看次
字級

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署設在夏威夷毛納羅亞監測站,於五月九日偵測到太平洋上空的二氧化碳濃度超過百萬分之四百。雖然經過校正,數日後將數據修正為百萬分之三百九十九點八九,但近兩百年來因人類行為而排放到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量不斷增加的趨勢,二氧化碳濃度越過百萬分之四百將在短期內發生,甚至有人預測,在本世紀末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將較現在還增加一倍,達百萬分之八百。

科學家早就呼籲減少排放二氧化碳,但敵不過人類的欲望,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仍以鋸齒狀的曲線向上攀升,毛納羅亞監測站是在一九五八年開始觀察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當年測得的平均值還不到百萬分之三百一十三,才五十多年的時間,即將突破百萬分之四百,遠超過工業革命前的百萬分之二百八十。從地球生物歷史來看,人類還沒有生活在如此高濃度二氧化碳環境中的經驗。

溫室氣體濃度不斷上升,可知人們並沒有因科學家的疾呼而改變生活及生產的習慣。多數的國家仍停留在「口頭」上的減碳,雖然有一些城市和企業力行綠色生活或生產,仍無法改變溫室氣體濃度上升的趨勢。縱使各國從現在開始嚴格削減碳排放量,也要數十年後才看得到成果。因此,聯合國在二○一一年澳洲發生世紀大洪水後即發表聲明,呼籲各國政府要把天然災害當成新的常態。

我國在執行節能減碳的工作上,與多數國家一樣採虛無因應的作法,表面上行動不少,事實上成果不多;節能減碳的關鍵在城市,我國各大城市迄今也拿不出成績。尤其令人擔心的是,在面對極端氣候的新常態時,政府或人民做好調適的工作了嗎?我們的系統韌性可以從接踵而至的災難中恢復過來嗎?從台北盆地不斷的超限利用,甚至在土石流警戒區內還在興建高密度住宅,很難讓人相信這是面對極端氣候的智慧表現。

伴隨著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濃度不斷上升,極端氣候事件發生的頻率也在增加。近二十年來國內的暴雨、驟雨或連續不下雨日,迭創新紀錄,去年夏天台北市也發生高溫熱浪,相信國人對相關的報導都不陌生,尤其是數度造成重大災難事件,更是我們心中抹不掉的哀痛。

上星期,中國南方十省受暴雨襲擊,至少三十三人喪生;而中央氣象局日前也發出豪雨特報,提醒國人應提高警覺,防範目前滯留在台灣上空的鋒面將帶來的災害。氣象災害已圍繞著我們的生活, 精準的氣象預報固然可以降低災害的程度,重要的是要有趨吉避凶的觀念。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