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華嚴經 成為幸福安樂地球人 文/徐彩華、陳麗蝶 |2025.11.09 語音朗讀 5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徐彩華、陳麗蝶 圖/徐彩華、陳麗蝶 圖/徐彩華、陳麗蝶 文/徐彩華、陳麗蝶 佛光山雲林講堂十一月一日舉辦「雲林幸福人生名家系列講座」,邀請佛光山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主講,主題「悅讀華嚴經」。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領現場信眾及線上聆聽,認識佛陀講經說法的第一部經典經中之王《大方廣佛華嚴經》簡稱《華嚴經》。滿謙法師勉勵大眾從自我做起,從心開始,若人人都能自我承擔、自我提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能同體共生,成為幸福安樂的地球人。雲林講堂住持慧得法師表示,非常歡喜邀請滿謙法師來到雲林講堂,為雲林鄉親說明如何悅讀《華嚴經》。現場有許多的信眾遠道而來聆聽法義,認識《華嚴經》的涵義,增長自我修行的功力,期盼在同體共生的環境中,都能幸福安康。滿謙法師提到,《大方廣佛華嚴經》簡稱《華嚴經》。其風格與意涵之一「先果後因」,包含三大主軸,第一主軸表彰了佛果的不思議境界,第二主軸為菩薩的因地修行,第三主軸是最後一品入法界品。法師說明佛法離不開的三件事,第一自我身心調理淨化,人的生、老、病、死以及內心所產生許多的煩惱、妄念、無明,這些都需要靠自己克服。第二與眾生相處之道。當面對境界來臨時,就是考驗自己的最好修行法門。法師說在生活中沒有辦法離開人群獨自生活,所以面對群眾時,應該要用什麼樣的態度應對,人我之間的相處之道,對待自己的家人、朋友乃至一切眾生時,又該如何看待。第三怎麼面對生命依存的環境。山河大地、人物山川、環境如陽光、空氣、水、草木森林等等,都是生命所依賴的元素,也是我們要珍惜愛護的資源。因此,佛經談的就是解決這三件問題的方法,經典告訴大眾如何提升智慧悲心、要用怎樣的眼光與態度面對眾生、怎麼保護世界,才能同體共生,法界融合。法師說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提到「自他一如」的觀念,就是人際和諧之本。「同體共生」的精神,就是世界和平之基。之所以來人間不是為煩惱來、是為了歡喜而來,所以以「和」為貴,因為人間有「和」才值得留念。人類是生命共同體,自他一如的修行,能體證法界融合,必達五和人生。立法委員張嘉郡蒞臨現場聆聽法益。他說為民服務亦是菩薩道的實踐之路,雖然過程中難免遇到挑戰,但他相信只要保持初心、勇於面對,就能在歷練中不斷成長。並讚許佛光山義工長期無私奉獻,這分熱心與愛心正是社會安定、人心向善的重要力量,能讓社會更祥和,讓下一代快樂成長。最後他以「為人點燈,明在我前」與大眾分享。林荃米老師以人間音緣的曲目〈雙好〉,帶領現場民眾做律動帶動唱跳。立法委員張嘉郡、功德主陳文旗、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監事莊敦、中區協會委員趙象觀、雲林區督導長張燕合、張萬盛及各分會會長等貴賓蒞臨。 前一篇文章 【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6 下一篇文章 【人間行者心】以黏土寄深恩──懷念師公星雲大師 熱門新聞 01【閃文集】 駝峰天使2025.11.0402南天寺30周年口述歷史 登英國期刊專欄2025.11.0303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4十方禪林40周年 教界高僧大德同賀2025.11.0305旅人心靈寶典《365日》 贈台中通豪大飯店 2025.11.0306一針一線60載 林全誠繡出神韻人生2025.11.0307【傾聽你我他】別為金錢傷感情2025.11.0308看見 電子 穿牆而過 2025.11.0309【觀我望己】 追日,散策旅程(上)2025.11.0310【民俗資產】 山林守護者:阿里山受鎮宮2025.11.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朗朗晴空】能替別人著想不會小【人間行者心】以黏土寄深恩──懷念師公星雲大師【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6【人間行者心】義工中的義工心培和尚法音宣流 《六祖壇經》的修行觀【晨齋語錄】正確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