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個上午,家裡都沒人,媽媽的朋友偏偏選在這個時候打電話來,而且一通接一通,兩、三個鐘頭內連打了好幾通沒人應答的電話。
到了下午,媽媽終於回家接電話了。也不知道對方是否太過心急,劈頭就對接電話的媽媽說:「喂,某某,我打了一上午的電話妳都沒接,我還以為妳『走了』呢!」
「走了」當然是指離開人世。這樣說一位八、九十歲的老太太,聽的人當然不是滋味。放下電話,我看見媽媽臉色挺難看,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這麼回事。
「這個阿姨可真是不會講話。」我笑著跟媽媽說。一旁的妹夫卻跟媽媽一樣火大:「媽,這種朋友以後不要跟她往來了,哪有人這麼說話的!」
是啊,跟年紀大的人說話,哪有人這麼不忌諱的?明知道老人家最怕跟死亡有關的各種字眼,這位跟媽媽年齡差不多大的阿姨還真是百無禁忌,一句話就讓媽媽不舒服了好幾天。
勸慰媽媽的同時,我也想起前陣子旅遊中聽到的一句話。
有次大夥兒推著行李進旅館電梯,人還沒全進來,電梯門突然就自動關了。站在電梯按鈕前的我忙著找按鈕,偏偏裡面的燈光太暗,沒找著,於是電梯就先下到地下樓層。
上來時,這次總算沒出錯,在一位團員眼明手快按下打開鈕後,大夥兒全都順利進了電梯。出來時,有人卻對原本站在電梯按鈕前的我說:「妳一定是平時讓人服侍慣了,所以才不曉得要幫忙按開關。」冤枉啊,大人,我哪是這種人?我正想開口辯說,她已快步離開了。
回到房間,我忍不住跟同房的阿珍嘀咕:「那個電梯裡面那麼暗,我又沒戴眼鏡,才一時找不到按鈕,她幹嘛這樣說我啊!」阿珍卻笑說:「別理她,我看那個人一路都是這樣說話!」
是啊,說錯一句話有時真是麻煩;像媽媽的朋友,明明是個熱心的好人,一句不經大腦脫口而出的話,差點把媽媽氣壞不說,還讓妹夫建議媽媽別跟她來往,想必她沒預料到吧。
而不問青紅皂白就隨意評斷一個人,也難免讓人聽了不愉快,但我猜,說的人恐怕也不知道自己這句話會讓人聽了不舒服吧。
說錯一句話可輕可重,想想,我自己偶爾也會這樣說話不經大腦,以後真的要多注意啊!(本專欄每周二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