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雅安地震後續 震出愛心也考驗民心

 |2013.05.04
1118觀看次
字級
災後重建 回復生活為了讓災區民眾盡速回到正常作息,成都軍區第十三集團軍鐵拳師官兵,在四川雅安地震災區災民安置點幫助挖溝排水、作法律諮詢等。 圖/中新社

【本報綜合報導】四川省雅安市境內自四月二十日發生七級大地震以來,經過十多天的搶救與搶修,災區無論生產或生活已逐步恢復。據新華社報導,縣內部分小餐館、服裝店已重新開張,工商銀行、中國郵政在臨時板房和郵政車上,克難為當地民眾提供服務。中新社記者則採訪到由成都軍區空軍完成寶盛鄉、龍門鄉、太平鄉三所板房學校,共有二千多名學生可以回到學校,成都軍區空軍還自掏腰包,捐贈了四百套桌椅、十八台電腦、二千一百套書包和熱水杯為這三所學校補充設備。

四川省內原本盛產生薑、櫻桃、枇杷等特色農產品的蘆山、寶興和天全三縣,受到地震影響,生薑滯銷,眼看櫻桃也即將熟成,四川商務廳為焦急農民舉行特賣會,召集了成都農產品批發市場、濛陽農產品批發市場、綿陽高水家樂福、人人樂、好又多等企業與當地四十多戶從事櫻桃和生薑大盤商,與農民洽談買賣,微博上一則「災區蘆山生薑找買主」文章,被熱心網友廣為轉載。

患難時刻見真情,無分團體或個人,雅安地震發生後,兩岸三地民眾莫不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精神,紛紛解囊相助,期望災民盡快走出哀傷。然而,從不同媒體發布新聞稿可以發現,這一場七級地震,其實也震出了中國大陸的網路社群的龐大力量與潛在問題。

像是地震發生當天,網路上便開始迅速流竄各種訊息,網民甚至前所未見地扮演起鞭策政府機關加快效率的角色,例如批評中國政府及相關機構反應過慢、主要公路在緊急狀況發生時還徵收通行費,這些言論促使交通運輸部在災後第三天下發通知,要求北京、河北、遼寧、河南、山西、四川、天津轄區內收費公路經營管理單位針對救難車輛免收通行費。

網路輿論排山倒海,其中最引人矚目的,莫過於民眾對於中國紅十字會的公信力問題。據了解,在地震發生當日,中國紅十字會使用新浪微博官方帳號發布賑災和募捐資訊,沒想到卻惹來數以十幾萬計的「滾」字回應。四月二十三日晚間八時左右,北京民政局也用新浪微博官方帳號號召全國人民捐款,評論和轉寄中也瞬間出現了二十多萬條「捐你妹」、十四萬條「滾」,逼使這則號召在兩小時後以「加密」解決。

建立公眾信賴平台

網友對於中國紅十字會的不信任,也表現在捐款數目上。地震當日,中國紅十字會籌款約人民幣十四萬元,由藝人李連杰主導的「壹基金」第一天卻籌到人民幣一千萬元的善款。

風波之大,日前連官方新華網也評論,「在當下中國紅會(中國紅十字會)面臨著嚴重信任危機的尷尬困境下,不僅有必要徹查『郭美美事件』,同時,也必須要通過科學有效的監管體系,真正確保愛心款項陽光透明運行,唯有如此,才是對公眾行善熱情的最好鼓舞。四川雅安地震發生後的第一時間,中國紅十字會就在其微博發布賑災信息,但微博網友並不買帳,內容為『滾』的回覆占據屏幕,而這也倒逼紅會必須要轉變作風,真正管理並使用好凝聚著公眾愛心的每一筆善款,從而切實讓公益慈善機構成為值得公眾信賴的『愛心平台』。」

《紐約時報》中文網刊出一篇文章說,「四川省雅安地區發生的七級大地震撕裂了中國的網路世界。」文中說在新聞發布後數小時內,中國的社交網站像是微博、搜尋引擎上的論壇及其他網路空間就開始出現爭議,在虛擬空間的中國人,頓時成了狂熱族群,在表達訴求和意見的同時,也出現了更多派系爭鬥與人身攻擊,「這些撕裂式的爭論既暴露了中國政府在災難發生時缺乏有序、專業的應對機制,也是中國網路世界由來已久的階層割裂、語言暴力乃至官方輿論控制的一次集中爆發,最終呈現出自上而下的亂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