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的種類:
一. 草篆:由篆書轉變而來,以草書筆法書寫的篆字。元末明初陶宗儀編著《書史會要》中記載:「(趙)宦光篤意倉史之學,創作草篆。」
二. 章草:由隸書轉變而來,保留隸書體勢,而稍放縱潦草,上下字各自獨立不連綿。亦可稱為「草隸」,但近代也有人稱竹簡上的隸書為草隸。其名稱來源有幾個說法:1.《書苑菁華》認為是漢章帝所創;2.《書斷》認為漢章帝所喜好;3.《書斷》記載漢章帝時臣子的章奏使用字體而得名;4.因史游的《急就章》使用這種字體而得名。
三. 今草:改進章草,上下字得連綿而不獨立。後來並揚棄隸書體勢,而以行書體勢並書寫得更為簡化、偏旁互相假借,且字字之間可連綿不斷,而不避字字獨立,據稱為東晉王羲之所發揚完善。
另外,有關草書的名詞較重要的有:
一. 書:為草書別名,同稿。亦即草稿字體的意思。東漢書法家杜操善草書,故〈千字文〉有「杜鍾隸」的句子。
二. 狂草:是草書中最放縱狂野的一種字體,擺脫了王羲之溫文儒雅的風格,筆勢連綿狂放,字形肆奇詭誕,極盡龍蛇飛舞之能事。
三. 行草:由於行書只將楷書寫得稍微加速筆畫之間連綿,但不簡化楷書字體結構,這點與草書不同。因此有人將行書、草書夾雜書寫,稱為行草。
近代草書名家于右任,有鑑於草書各家寫法雜沓多變,使得一般人不易辨認,阻礙了草書的推廣。因此整理出了一套草書標準,並編篡成《標準草書》字帖,選字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原則。後來,于右任的書法風格,也被稱為標準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