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政府服務要苦民所苦

 |2013.04.06
2130觀看次
字級

台中市七十二歲的廖利一每周要陪罹患小腦萎縮症的太太到醫院復健,由於申請不到復康巴士,只好把太太綁在腰上,以機車載著太太去復健,令人看了不忍。經媒體批露,社會局馬上派員提供協助,對於必須「綁」在一起去復健的老人家,算是一大福音;基於苦民所苦,市府對其他有需求的民眾也應該一視同仁,主動提供服務。

廖利一的太太罹患小腦萎縮症之後,四肢逐漸萎縮僵硬,後來病情急速惡化,兩個月前他向社會局申請復康巴士,社會局說資格不符。所幸消息見報後,社會局主動派員協助,還說如果鑑定不符資格,也可以專案申請得到妥善的服務,官員前後不一的態度,令民眾一頭霧水。

從好的方面來看,社會局總算有正面回應,願意主動協助身障老人家解決問題;不過,值得檢討的是,如果社會局先前就以這樣積極的態度,這對老夫妻也不必辛苦地以行李帶綁在一起,險象環生的騎車去復健。

去年南投竹山也發生類似案例,一位六十多歲的阿嬤每天早上四點就要起床,以布巾揹著七歲大、罹患多重障礙腦性麻痺的盲孫,到台中大雅區啟明學校上學。阿嬤先是騎車,然後轉火車再搭客運,來回長達一百四十公里。先前阿嬤曾向南投縣政府申請復康巴士,一直沒有下文;消息經媒體批露,引發各界關注,縣政府馬上派員協助。

不論台中市罹患小腦萎縮症的老婦,或南投縣罹患多重障礙腦性麻痺的盲孫,他們行動不便,日常生活中非常需要復康巴士的協助,但是往往在最需要的時候向主管機關申請,卻無下文。這些案例顯示,各縣市的復康巴士嚴重不足,又欠缺主動積極的服務態度,弱勢民眾無法得到應有的照顧。

依內政部統計,全國復康巴士約一千一百多輛,全國的身障者逾一百一十萬人,再加上老年人口快速增加,民眾對於復康巴士的需求只會愈來愈多,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已衍生出新的社會問題。

許多縣市議員經常接到選民陳情,請求復康巴士服務的電話打不通,即使打通了也等不到車,他們想叫計程車,也經常碰到拒載情形,結果是動彈不得。另方面,民眾申請復康巴士手續繁雜,必須事先預約,每次預約都成了夢魘。

為了改善復康巴士供不應求的情形,台北市今年二月初率先推出三十輛無障礙計程車,服務輪椅族乘客,費率比照一般計程車。這項新制推出以來,由於有些司機不熟悉輪椅族的特殊需求,曾發生有輪椅族被卡在車上的糗事,顯示無障礙計程車的司機必須受相關服務訓練,才能確保提供完善的服務。

一個進步的國家,不僅健康的人可以通行無阻,身障者與老人也應享有無障礙空間與方便的運輸系統。如果連五大都會區的復康巴士都不足,其他縣市配備的復康巴士數量相對更少,根本無法滿足身障者與老人的需求。公部門既然無力提供足夠的復康巴士,應鼓勵民間來經營;主管關機更應積極輔導各縣市成立無障礙計程車隊,以服務各地身障者與老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