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生代送行者 體會生命可貴

 |2013.04.06
1198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當許多大陸年輕人還在享受單純校園生活時,寧夏銀川市松鶴陵園內,有一群平均年齡不到二十一歲,身著整潔服裝,手捧鮮花,做著各種標準規範的禮儀動作,她們是銀川市第一支女子禮儀師隊伍。「我們的工作,就是讓逝者更加有尊嚴!」今年二十出頭的魯育妃說,她們都是從湖南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畢業後,開始這份在大陸許多人還不太熟悉的職業,「作為禮儀員,不僅僅是念悼文,引導家屬磕頭、鞠躬,還要對家屬進行心理撫慰,激發他們對生命的熱愛和珍視」。

這群女孩每天早上七點半進入園區,一天下來要為十幾個客戶進行祭掃,即使沒有家屬在場,但是過程一點都不能馬虎,每個細節都不能放鬆,這份職業也讓她們深刻體會到生命可貴。

二十八歲畢業於重慶市民政學院現代殯儀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劉洋,在長春市殯葬服務中心火化班工作七年,每天的工作就是遺體火化,剛開始他做這份工作的感覺是「非常恐懼」,不敢看也不敢碰遺體,現在卻感受到:「人應當珍惜生命,珍愛家人,關懷身邊的每一個人,並且簡簡單單、開開心心地活著。」談及這份「與眾不同」的工作,劉洋說:「對很多人來講是很神祕的,也令人排斥,但我覺得什麼事情都需要有人去做。我的家人很支持我,我也希望用自己的工作為社會盡一份責任。」據了解,長春市殯葬服務中心火化班目前共有九位火化工,平均年齡二十七歲,劉洋已算是「老員工」了。

日本電影《送行者》曾在台灣引發共鳴,在台灣高雄發跡,香港上市的中國生命集團,從日本聘請禮儀師親自指導,經過一年多的培訓,在江南殯儀館推出中國版儀式。今年二十六歲的陳嬌和從學校畢業後就投入殯葬業成為禮儀師七年的蘇家彬也參加培訓,陳嬌與蘇家彬看了日本禮儀師對往者的尊重,讓他們很感動,因為過去大陸傳統的殯葬方式對入殮儀式沒有要求,人們也沒有「禮敬尊體」的概念,更少了追思這部分,然而「服務人一生最後的階段,尊重是絕對要的」,他們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