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電】廣西南寧近日在抽檢的十份「筷子消毒機」消過毒的筷子中,沒有一份合格,不少市民因此苦惱不已。「沒想到筷子消毒機僅僅是「烘機」(烘乾機),達不到消毒效果,一次性筷子又不放心,我們該到哪裡尋找安全的筷子?」在微博也有網友宣稱,在飯店吃飯,店家提供的一次性筷子外觀包裝精美,但放在熱水裡涮了幾下後立即現「原形」:筷子不但散發出刺鼻的異味,還將清水染黃了。
「一次性餐具的大量使用隱藏的是中國人不良的消費觀念,巨大的市場使一些不良商家將一次性筷子用過量硫磺漂白,嚴重威脅著中國人的健康。」廣西大學環境學院博士莫創榮說,筷子的來源主要為木材或毛竹,因此本身就會含有木素,一定程度上,如果放在水中浸泡出現黃色是正常的,對人體不會有害,但如果出現刺鼻的氣味,很可能過量使用硫磺。
據了解,中國每年大約生產八百億雙免洗筷子,相當於砍伐二千萬棵生長二十年的大樹,也造成了不小的汙染,對資源也是一種浪費。
為了解決免洗餐具問題,近日,在禁產禁用十四年後,有「白色汙染」之稱的發泡塑膠餐具如今可能復活,但任職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自治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醫師陳興樂認為,塑膠產品在現代生活中廣泛使用,遇熱後會分解出對人體健康有害的化學成分,使用後往往得不到恰當處理,而且中國目前還沒有完善垃圾分類處理機制,國民的環保意識還比較單薄,免洗餐具的濫用不光對「舌尖上的安全」帶來隱患,對環境也是一種嚴重的破壞。他建議,大陸相關企業要嚴格按照國家衛生標準進行生產,政府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防止劣質的免洗餐具流入市場,才能減少對國人的健康和生態環境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