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愛笑蠶家婦,
今日辛勤自養蠶。
仍道不愁羅與綺,
女郎初解織桑籃。
韋莊(八三六│九一○),字端己,生於晚唐,身經黃巢之亂。唐代滅亡,王建於四川建立大蜀(即前蜀),一切開國制度、號令、刑政、禮樂等,皆韋莊所擬,那時他已年逾古稀。
韋莊最著名的作品是〈秦婦吟〉,詩長一千六百餘字,以一位陷賊三年後脫難的秦婦之觀點,寫盡唐末社會之混亂與人民生活之苦楚,如泣如訴,為中國詩史上的佳構之一。
這一首〈姬人養蠶〉寫他一位寵妾(姬人)養蠶的情況。這位姑娘,資質豔麗,頗有文采,很得韋莊寵愛,不幸早死,韋莊傷痛哀毀,有〈悼亡姬〉、〈獨吟〉、〈悔恨〉、〈靈席〉、〈舊居〉等詩以表哀情,用情極深。
詩一開始便對比今昔情境,說她從前總愛笑那些養蠶人家的婦女,想來是指她們「為他人作嫁衣裳」吧!而現在,她卻自動養起蠶來了,而且日日辛勤,為什麼呢?或許是因家境轉貧,不得不如此吧。然而,她說今日仍不缺羅綺衣物,言下可以證明她的養蠶,應是為了貼補家用;也必得到這種時候,她才初度了解:什麼是織布?什麼是桑葉?什麼是裝桑放蠶的籃子?
也是晚唐詩人秦韜玉有〈貧女〉詩,首句是有名的「蓬門未識綺羅香」;宋代的詩人張俞有一首〈蠶婦〉詩:「昨日到城郭,歸來淚沾巾;滿身綺羅者,不是養蠶人。」可以和這一首詩相互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