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劇是浙江地方戲曲劇種之一,起源於紹興地區嵊縣,由當地民歌發展而成,主要流行於江浙、上海一帶。因嵊縣是古代越國所在地,故將此劇種稱為「越劇」。
越劇早期為「落地唱書」,是敲著竹板、篤鼓演唱的一種山歌小調。一九○六年春節,嵊縣農村六名說唱藝人首次登台,唱腔仍以「落地唱書調」為主,又名「小歌班」
一九一六年,小歌班進入上海。一九二三年間,小歌班在嵊縣施家嶴(今新市鄉)招了一個女子科班,短期訓練後即以「紹興文戲」名義在上海演出,因女班扮相俊美,曲調流暢,至三○年代中已全部改由女演員演出,故又稱「女子文戲」。四○年代前後,正式使用「越劇」名稱代替「女子文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