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焦躁的急診室

 |2013.03.04
2060觀看次
字級

近年來,從南到北各醫學中心的急診室幾乎都處於天天滿床的狀況下。據統計,去年全國急診者達六百五十萬人次,平均每天近兩萬人,很多急診病人都擠到醫學中心等級的醫院,使醫學中心的急診室常年如同菜市場般「熱鬧」。

醫學中心的急診室經常滿到必須讓病人躺在走廊邊的情況,甚至連批價、掛號的大廳都擺滿了急診病床。緊急維生系統闕如;門診來來往往的人潮干擾病人的休息,也帶給病人不可預測的感染風險。在這樣的情況下,病人自己沒有能力抱怨,但陪病的家屬眼見生病的親人受此虐待,怎會有好口氣?甚至還發生多起醫護人員遭暴力相向的事件;反過來,也有醫護人員在忙進忙出的當下對心急如焚的家屬出言不遜,更為本來氣氛就不佳的急診室增添火氣。

我們能為醫學中心的急診環境不佳而責怪他們嗎?這並不公平,因為眾多的病人已超過醫學中心所能負荷的範圍。其實,台灣現有的急診資源並不缺乏,但因人們濫用急診資源。不但輕症也要看急診,甚至都擠到醫學中心的急診室,占用了可貴的急診資源。這種只相信「大」醫院的心態若未獲得有效紓解,健保局縱使將醫學中心的急診自付額提高到一千元,擁擠的情況也改善不了多少,只是墊高了低收入的小老百姓就醫門檻而已。

從醫學中心的人滿為患來看署立醫院或市立醫院的急診室環境,確是有顯著的差別,以高雄市為例,包括高醫、榮總與長庚,三個醫學中心的急診室都已連滿多年,病人和家屬擠成一團,反過來看公辦民營或市府經營的市立醫院,病人可以受到寧靜且妥善的照顧。除非是大手術,實在沒有必要去擠大醫院受氣受罪。

台灣早就建構完成多個緊急醫療網,各區醫療網都可看到網內各醫院急診床位的使用情況,理論上,救護車會根據病情把病人送到有床位、距離最近的醫院就診,但據統計有七成五的急診病人是「自行走進醫院」,不受緊急醫療網的節制,其結果就是擠暴「大醫院」。

其實,這種連年滿床的背後隱藏一個重大的危機,即壓縮醫學中心處理突發重大災難事件的能力,多年前邱小妹頭部受撞擊昏迷,遍尋北部有能力進行頭部手術的醫院都找不到床位,被從台北送往台中急救的事件,就是著名的案例。

衛生署最近構思以全台二十八家醫學中心級的醫院為「基地」,擔負重度急救的責任,每個基地再搭配四到八家中度急救責任醫院為「網絡醫院」,讓經過急救處理的病人相互轉診,除了不讓病人睡在走廊外,也可以讓各急救醫院保留空間供不時之需,希望衛生署能加快腳步及早達成計畫。

頭痛或發燒的原因有諸多因素,要一般民眾自行判斷是輕症或重症,也太強人所難,如果能建立起一套由醫院來執行的分級就醫制度,將病人後送到適當的醫院照顧,應可疏緩醫學中心急診室一床難求的困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