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漢字的起源與書寫,美學大師蔣勳說:「漢字書寫,是我與自己相處最真實的一種儀式。」圖/遠流出版提供
關於漢字的起源與書寫,美學大師蔣勳說:「漢字書寫,是我與自己相處最真實的一種儀式。」「漢字的美,彷彿是通過五千年歲月在天地間的各式書寫:可刻,可畫,可歌,可舞…… 」「如水波跌宕,如簷牙高啄,如飛鳥雙翼翱翔,筆鋒隨書寫者情緒流走。書法是舞蹈,是音樂,是心情的節奏,是審美的符號。 」
而且,漢字背後,有更多有趣故事!熱愛漢字及中華文化的《漢字的故事》作者林西莉說:
透過「原體字」,你可以和充滿智慧的造字祖先面對面,接觸到科技、藝術、建築及文化等璀璨的中華文化傳統,當然,也能讓人一窺古老中國的地理景觀與市井小民的生活面貌。
「漢字為什麼是這個樣子?」瑞典漢學家林西莉打從第一天開始學中文,這個問題就吸引她,繼而一步步挖掘漢字背後的故事。
對於每個字為何這麼寫,我們思考過多少?身為漢字的日常使用者,我們能認出多少現代漢字的甲骨前身呢?
甲骨文有三千多個字符,而每個字符又有許多不同構型,與時發展之後,又有金文、篆體、隸書的分別。漢字部首將近兩百個,行政院全字庫系統所公告的漢字基礎構件更超過五百個,要認識這麼多的漢字,談何容易?
「理工人」廖文豪教授以文化溫熱的心,配合理路清晰的腦,在過去的十多年間,彙整分析了幾萬個古漢字,從中找出具有獨立構形及意義的符號,融會歷來各家說法,重新建構字與字之間的關聯,他所獨創的「漢字樹」,既是圖像的、也是邏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