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發起的火大遊行本周日登場,主題是抗議馬政府施政不力,連署馬英九下台等。但對照民進黨執政八年的政績,與目前做為在野黨的表現,火大後的民進黨需要更多具體作為,才是一個稱職的反對黨,不能只是叫叫而已。
經濟景氣壞,人民生活不好過,是民進黨火大遊行的基礎。加上最近這一波年終慰問金、國營事業績效獎金與年金改革,被改革者普遍不滿、反彈,也替火大遊行添加柴火,凝聚人氣,累積了參與人數與反對氣勢的動能。
這一波因勞保年金要繳多、領少而掀起的改革,的確來得又快又猛,短短幾個月內,軍公教人員不論在職與退休,都被改革大刀掃到,影響幾百萬人的權益與他們的家庭,稱之為國內近二十年來最大規模的變動,應不為過。
如對於退休軍公教人員的年終慰問金,行政院決定大刪十分之九,只有月退俸二萬以下,以及因公傷殘等人可領。在職的軍公教人員影響更大,退休年齡延後、所得替代率降低;軍職人員如果犯錯記過,要降職、減薪。最近對國營事業及政府財團法人績效獎金由二點六個月,刪到一點二個月,則因溯及既往,還要追回已發出的金額,更引起數十萬國營事業員工的恐慌與不滿。
不只是眼前的年終績效獎金而已,陳內閣也承諾,兩個月內,提出軍公教及國營事業員工退休年金改革的全盤方案。可見還有更大的改革動作,屆時必然會導致更多爭議。
這些改革是苛政苦民嗎?國營事業員工績效獎金刪減一半以上,固然不符合程序正義,對中油、台電等背負政策任務而虧損的單位也不盡公平。然而,改革並非一毛不給,只是調整到較合理、符合社會公平的水準。長年以來,國營事業員工各種福利數不完,吃香喝辣都是國庫支應,現在才要調整已經嫌遲。
改革總是痛苦的,被改革的人叫痛,支持的人則默默無聲。但民進黨利用改革的痛苦,發起火大遊行,這種做法的邏輯令人難以理解:反對黨應該是抗議執政黨的不作為、不改革而抗爭遊行,當執政黨努力改革時,反對黨火大什麼?難道要回到民進黨八年不改革,甚至貪腐成風、敗德毀國的地步,才認為是治國之道嗎?
民進黨甚至找來退休教師夸夸其談,說自己一個月領七萬,領到火大。這種說法實在矯情!民進黨的支持者如果覺得領豐厚月退金領到火大,那麼大可全數捐出,為陳內閣表率,讓更多公務員與官員慚愧,而不是上街遊行,走完了繼續領。國營事業員工如果火大自己的績效獎金被刪,則更要看清楚,相對於目前的刪一半,而民進黨原來的提案是全刪!
馬政府施政是有令人不滿之處,但除了這一波改革,加上之前油電雙漲、開放美牛進口,都是甘冒民粹之大不諱,若就有效利用資源使用、社會正義、國際經貿等更大面向而言,都是不得不也必做的改革。即使改革成效打折扣,不如預期,至少跨出了改革的第一步;而在激烈的爭議中,也建立了社會反省的機制,替未來達成更大共識與邁向完全改革舖路,這是應予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