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朝野兩黨於最後一刻達成協議,及時化解財政墜崖危機。可是美國的財政問題並未解決,如果兩黨未能在二月底前就提高聯邦政府舉債上限案達成共識,美國政府將再次陷入違約風暴,影響所及,主權評等可能再次被調降,衝擊美國與全球經濟。
美國國會在最後一刻所通過的避免財政墜崖法案,針對年收入四十萬美元以上個人與四十五萬美元以上家庭增稅,所得稅稅率由目前百分之三十五提高至前總統柯林頓時代的三十九點六。
歐巴馬成為美國二十年來首次對富人加稅的總統,這也是他爭取連任時的主要承諾。
不過,對富人增稅所能增加的稅收,比起聯邦政府的財政赤字仍是杯水車薪。這項增稅法案,預期未來十年來可增加稅收六千二百億美元;但聯邦政府預算原本該刪減一千一百億美元,延後至二月底前解決。由於聯邦政府舉債上限在二月中旬就會觸頂,如果朝野兩黨無法在期限內達成共識,債務違約風暴勢必再度重創經濟。
美國朝野兩黨經過第一輪的談判,雖然在關鍵時刻化解了危機,但對於第二輪談判,誰也不敢太樂觀。尤其在減赤方面,眾議院議長貝納對外表示,歐巴馬承諾會大砍社會安全預算,包括醫療保險等;事實上,歐巴馬對民主黨議員強調,他絕對不這麼做。現階段兩黨對調高舉債上限、減赤等項目立場依然南轅北轍,對美國經濟與全球金融市場投下新的震撼彈。
對於新一波美國財政危機,《經濟學人》形容美國朝野兩黨花了十一個小時馬拉松會談才達成協議;但是問題並未解決,反而是延後二個月,只能說,美國朝野兩黨的表現有如歐洲主要領導人在處理歐債危機時一樣無能。龐大的財政黑洞究竟該如何解決,朝野兩黨都未提出具體方案。
美國朝野為了避開財政懸崖,搞得焦頭爛額,台灣也該注意,不久後也將面臨自己的財政懸崖。目前勞保、公保年金均出現寅吃卯糧,台電、中油、自來水等國營事業虧損累累,而依民國一○二年總預算案,中央政府將舉債二千八百多億元,債務未償餘額將達五兆二千多億元,占前三年國民生產毛額(GNP)百分之三十七點一,創下歷史新高,未來舉債額度只剩四千一百多億元,大約只夠二個年度舉債。
遺憾的是,國家債務走到這步田地,行政部門似乎沒有人關心,沒有人提出檢討,更沒有人提出因應方案。難道台灣也要像美國一樣非等到最後一刻才著急解決?台灣的財政年年失血,從租稅負擔率可以看出問題所在,去年這項比率只有百分之十二點九,遠低於鄰近的香港、新加坡,也比日、韓來得低;如此偏低的租稅負擔率必須改革,已到了不改革將難以為繼的地步。
金融海嘯之後,美國或歐洲各國的債務急速膨脹至難以收拾的地步,不僅這一代人還不起,下一代子孫也還不起,因為欠下的債務實在太龐大了。歐美的殷鑑昭告我們,如果不想墜落懸崖,從現在開始就必須積極採取必要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