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榮 有草根的韌性 鋼鐵的堅強 勇奪民營企業第 1 大

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2012.12.23
1607觀看次
字級

今年九月,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發布「中國企業五百強」名單,正歷經鋼鐵業量價齊跌低迷寒冬的江蘇沙鋼集團,以總資產人民幣二千零七十五多億元,名列中國五百大企業中第四十四名、民營企業第一名。媒體盛讚該集團董事長沈文榮 「有草根的韌性,鋼鐵的堅強」,在整個行業景氣低迷下,仍創造鄉鎮企業變身五百強企業的傳奇。
這是傳統鋼鐵業第一次在網路通訊時代,打敗以生產銷售通信設備的民營通信科技公司,第二名是由任正非創辦的華為技術公司,主要為世界各地通信運營商及專業網路擁有者提供硬體設備、軟體、服務和解決方案。江蘇沙鋼則生產基礎製材寬厚板、熱軋卷板、高速線材、大盤卷線材、帶肋鋼筋等。
面臨前所未有競爭
得到中國民營第一大企業的榮譽,媒體蜂湧至濱臨長江的新興港口工業城市張家港市,採集沈文榮的經營致勝之道。沈文榮見到記者就叫著,他眼中的一噸鋼已經賺不到一盤青椒小菜錢。煉了快四十年鋼鐵的沈文榮說,二十年前,一噸普通鋼的利潤在人民幣二千元以上,十年前,還有一千多元,現在一般特種鋼鐵不到一百元,一噸普通鋼連一盤小菜的利潤都沒有,「保本都不容易,不少鋼鐵企業一虧就是幾十億。」
根據中國國家發改委資料顯示,鋼材價格已連續數月下滑,一至七月,鋼鐵行業利潤為人民幣七百九十三億元,同比下降百分之四十八點三。其中,鋼鐵冶煉及加工行業利潤為人民幣二百四十二億元,下降百分之七十三點二。若以二十公厘中厚板為例,八月平均價格為一噸三千六百二十九元,同比下降百分之二十六點六,一公斤價格等於三點六元,還比不上內地的水果和蔬菜價格。
如同3C產業代工激烈競爭,為爭取國際大廠訂單,各家不惜壓低成本,身為中國鋼鐵業龍頭的沈文榮,也以農民式的「從土坷垃裡刨食」精神,扒出每一分利潤。
「這幾年資本形成快,想賺快錢的人多,投資過度、產能過剩,鋼鐵、造船、光伏概莫能外,一哄而上,最後只有靠價格來『拚刺刀』,都以為黎明前的黑暗很短暫,自己都能僥倖活到最後。但如果一次真正長周期的調整開始,那就要出大事。」沈文榮說,中國現在已是世界第一大產鋼國,但中低端和粗鋼比重較大,現在的產能有一半是過去六年間製造出來的。「過剩產能你又不能把它炸掉,只要有一點利潤,就要開足馬力生產。」他說,「這導致了市場低迷時,初級產品的產能繼續向上攀升,而價格向下滑翔的痛苦。不從根本上改變產能過剩的形成機制,無論是傳統的鋼鐵業,還是所謂的戰略新興產業,這種波動、損失,甚至崩潰就難以避免。」他感嘆面對困難時,「我們的企業不是像日韓企業那樣,迅速抱團形成緊密一致的對外機制,如幾大巨頭坐下來,協商通過限產來穩定價格。」他說中國企業都是各自為陣,「關起門來『拚刺刀』,往往給人家來撿皮夾子。」
省下任何一分成本
儘管局勢如此,沈文榮對內只能奉行節約,不管是老闆或領導,來訪客人一律在公司行政餐廳裡請客,「如果你在那裡住一周,基本上每天的菜式都不會換。」 沈文榮說。
他仍懷抱著希望,過著「工作狂」的生活,還把「工作狂」文化帶到公司。在江蘇沙鋼裡,工人三班工作,行政人員早上七點鐘上班,工作到下午五點半,周六不休息。江蘇沙鋼的員工薪資在業界其實不算高,沈文榮說:「企業發展個人是要付出代價的,培育競爭力企業也是要付出代價的,沙鋼上下一直在勒緊褲帶,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把所有的錢用在技術引進上。」

中鋼赴大陸與沙鋼談合作
暑假裡,正當捲入「地勇案」而灰頭土臉的台灣中鋼,企業部門副總經理王茂濱帶領同仁前往江蘇沙鋼考察。一行人在沙鋼副總顧力平陪同下,先後參觀鋼鐵研究院和寬厚板一車間、五八○○高爐等,並就未來戰略合作願景進行深入交流。
誠如沈文榮所說,沙鋼是經濟改革下的產物,「財富是黨給我的,」台灣的中鋼則是隨著台灣的經濟發展而前進。一九六○年代後期,為了減少對外國鋼鐵產品進口的依賴,並加強鋼鐵製造的品質,決定興建一貫作業鋼鐵廠,並於一九六八年成立籌備處,一九七一年成立。一九七三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當時擔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提出十大建設,並將中鋼列入其中。也使得原先屬於民營公司的中鋼,在政府的出資下轉變成為國營企業。直到一九八九年,中鋼逐漸釋出政府持有股份,並於一九九五年四月十二日再度成為民營企業。

煉鋼 先煉人
與沙鋼合資生產不銹鋼的韓國浦項製鐵的老闆曾說他眼中的沈文榮:「最開始的時候我們覺得他像張飛,但是到後來發現他和諸葛亮有得一比。」這位諸葛亮是不睡覺的。
根據陸媒報導,沈文榮對於家有一種眷戀,他的習慣是如果出差地方在上海、南京等周邊地區,那麼無論多晚,都會趕回公司,再回到家裡。他的太太陳紅華現在還記得,一九八○年代,沙鋼在大小林立的鄉鎮軋鋼廠尋求突圍,沈文榮經常是在接近半夜十一、二點鐘滿身泥灰地回到家,然後累到腳不洗、臉不洗,就躺在床上呼呼大睡。
沈文榮和太太陳紅華結婚時身無分文,蜜月旅行是向友人借人民幣二百元到蘇州玩。對於這位刻苦成長的先生,陳紅華滿是不捨,她說沈文榮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病人,「(當時)才五十六歲的人,心臟功能已經老化到七十歲,都是積勞成疾累出來的。」
樸素是沙鋼人本色
許多人說沈文榮在員工眼裡是個說一不二的人;在鋼鐵界,敢於擔當、敢於冒險;許多人都認為沙鋼從一個小小的鎮辦企業到全國民營第一大,有自己一套成功哲學——「煉鋼首先煉人」。
沈文榮認為:「我們都是艱苦時代過來的,我們不追求辦公桌的寬大、辦公樓的宏偉,只要足夠工作就可以了。」在沙鋼,從行政管理人員到車間工人,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是常有的事。他說,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有許多企業成功,也有許多企業倒下,「關鍵是要在困難的時候能夠頂得住,而在順利的時候又不能對自己估價過高」。
再者,沙鋼最自豪的是,所有的決策來自接受市場的考驗,而且創業至今沒有花過政府一分錢,全靠自身積累。

小檔案
沈文榮,一九四六年出生於江蘇省張家港,小時父親早逝,兄弟姐妹六人和母親相依為命。沈文榮於常熟縣樂餘雙橋中學畢業後即出外奮鬥。

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八年間,先後擔任江蘇省沙洲縣聯興村三隊副隊長、江蘇省沙洲縣錦豐棉花加工機械學校學生,於一九六八年擔任江蘇省沙洲縣錦豐軋花剝絨廠修車間副主任及副廠長。

一九八四年,時任張家港市鋼鐵廠(江蘇沙鋼前身)副廠長的沈文榮接替老廠長張耀生的工作。當時沙鋼規模還小,只能尋找大企業不做的區塊發展,沈文榮發現發展快速的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缺乏品質優良的窗框鋼產品,於是他將窗框鋼作為主力產品。到一九八八年建立起四條窗框鋼生產線,產量達到十三萬噸,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六成,主導中國窗框鋼市場,沙鋼也因此積累了企業發展的第一桶金。

發展窗框鋼產品十年後,沈文榮決定從英國比茲頓鋼廠買下一條七十五噸超高功率電爐煉鋼、連鑄、連軋短流程生產線,生產螺紋鋼。不久,適逢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帶動中國基礎建設高潮,這項投資人民幣三億元的專案,不到三年全部回本。同年,沈文榮擔任江蘇沙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及總裁一職。

二○○九年,江蘇沙鋼集團曾榮獲「蘇商社會責任大獎」;二○一一年成為中國第二大民營企業,二○一二年更打敗華為公司,竄升第一大。個人資產則名列二○一二年富比世中國四百富豪榜第八十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